【聲明】港生活網站並無進行電話推廣活動

腦部刺激治療 助中風者重獲活動力

發佈時間: 2019/04/30

中風和腦神經病易令患者行動不便,公立醫院每年有1.3萬人因中風而入院,當中近半人需康復治療。近年醫學界發展出不少康復方法,包括非入侵性腦部刺激,如經顱磁刺激技術(TMS);而一直沿用的機械式療法亦變得更多元化。有註冊物理治療師表示,有病人接受新型治療後,能以正常步速持逐步行1小時。

所謂TMS,就是將磁場轉化為電流,刺激大腦皮層負責控制不同活動功能的區域,刺激壞死腦神經附近的神經元,以產生新的突觸在腦內伸展連結,以取代壞死的腦神經細胞的功能。

註冊物理治療師鍾惠民表示,曾接獲一名40多歲患脊髓炎的病人求醫,當時病人下肢情況較差,行動困難。鍾在檢視情況後,與腦神經科專科醫生進行研究,確認病人適合使用TMS治療。

機械外骨骼 應用更廣泛

鍾憶述,該名病人求助時,只能持逐步行15分鐘,而且步速緩慢。後來病人透過TMS和其他康復治療的配合,進行為期6星期的療程,最後能持逐步行60分鐘,步速亦與中環的上班族無異,甚至可以短時間內與兒子奔跑。

除了TMS,註冊物理治療師劉偉健指出,近年機械人外骨骼技術發展亦迅速,不但比過去更輕便,更能應用在過去不能治療的部位,例如手指。而現時有部分機械外骨骼,可透過機械推動大腿及膝部關節,過程中病患甚至無需用力,令治療更順暢。

劉指出,部分機械外骨骼可與生物回饋技術配合使用,在病患進行康復治療的同時,即時反映病患的重心、肌肉、姿勢等等的變化,令物理治療師可即時進行準確的指導,患者亦可自行調整姿勢或重心,改善治療效果。

編輯:黎家榮

美術:熊偉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