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港生活網站並無進行電話推廣活動

廢木變拐杖 助長者快樂出行

發佈時間: 2019/05/16

佳木秀於林,易為風暴所毁。蒲窩青少年中心收集去年超強颱風「山竹」造成的塌樹,重新設計為堅固好用的木拐杖,料7月起可轉贈予南區長者。主力製作的90後單清嵐(Derren)笑言,塌木殘枝本難再利用,幸受街坊啟發,發現幼小枝條堪當支撑長者出行的重任,「設計雛形一出,不少老人家即愛不惜手,甚至自嘲『貪心』想即刻攞走。」

風暴無情,但世人有心,蒲窩青少年中心去年獲政府授權,將大量香港仔海濱公園的塌木儲存於旗下「東亞青年創客空間計劃」(Maker Space),以待升級再造。24歲主事人Derren坦言,塌木主幹較易改造為家具,但小枝條卻「苦無出路」,幸獲1名伯伯啟發,才成功「轉廢為杖」,「那伯伯執起斷枝,苦嘆若用來做拐杖多好,可惜太費工夫,最終不捨放棄。於是我便想,何不由我代勞?」

心機之作 設計到初版花3個月

朽木可雕,全因工匠費煞思量。由設計到製成雛形,Derren足足花了3個月時間,才有滿意作品,「拐杖最重要是鞏固,測試時要施展『打狗棒法』,用力打石屎地確保木材無穿無爛,幸我們主要收集到的桃花心木木質十分堅硬,成功過關。」鑲嵌手柄,尤為費工,單是入榫已設計了兩種方式,更試過用無數零件組合。Derren笑指︰「因想推廣到學校,由學生製作,令南區樹木可經當區青年之手送到區內長者身邊,故步驟須化繁為簡,令人人都可做到。」

Derren笑指,不時從長者街坊身上「偷師」,令作品更臻完美,「街坊一經過,我就叫他們試下。後來才發現拐杖太遷就我的手感,造得比較高身,未來派送時考慮推出『即度即鋸』服務,令矮小的長者亦用得舒適。」他指,木拐杖意外地很受歡迎,「老人家話不似金屬製的冷冰冰,木味又好聞。」

望用得舒適 擬「即度即鋸」

其實單是儲存木材,已費無數心力。中心項目主任蔡恒輝(Jack)笑謂,因中心位處山上,車輛難以直達,當日需動員十多名義工「人傳人」運木到儲存點,且木材動輒要花半年至9個月風乾,「所有屋簷位都畀木霸晒。」他指目前存貨足以製作約百枝拐杖,未來更擬將較大塊的塌木用以製作非洲樂器、結他和戶外家具等,「到時可能大受歡迎,供不應求。」

木工堂遭淘汰 幸有空間展所長

Derren現職中心的項目助理,他自幼鍾情「玩木」,升中後本可於DT堂(木工課)大展拳腳,可惜遭逢課程改革,轉眼木工夢碎,「升中二時,學校取消課程,連木工室都拆埋,想整都無得整。」故在學期間,他只好靠替話劇社製作道具、布景滿足「木癮」;成年後欲繼續所愛,卻苦無資金,「坊間不少工作坊索價高昂,且只准製作指定作品,無法任我發揮。」

直至2年前Derren得悉中心能提供專門空間「鬥木」,終能一展所長,「初時中心很缺工具,幸獲東亞銀行慈善基金資助,才能添置器材,以前用半日做的工夫,現在1秒可KO。」Jack補充︰「當時由公園運木上山,都要走兩三轉車,也是得東亞銀行資助才減少財政壓力。」

記者︰脫芷晴

編輯︰梁偉澄

美術︰鄧建威

攝影︰曾耀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