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港生活網站並無進行電話推廣活動

上海舖的昔日潮流

發佈時間: 2019/05/17

上世紀60至90年代是香港傳統上海理髮店(俗稱「上海舖」)的黃金時期,單是80年代在灣仔就有約10間,不少男士每隔一、兩周前往修髮,女士光顧的頻密程度則因髮型而異。坊間流傳的上海「三把刀」實源自揚州,指廚刀、剃刀、修腳刀,分別借代廚師、理髮師和修腳師三門歷史悠久的行業。揚州理髮師把技術帶到上海,上海師傅再輾轉來港開業,造就了昔日的上海理髮潮流。

上海新聯邦男女理髮店開業逾半世紀,是灣仔僅存的傳統上海理髮店。勿以為只有長者光顧,現時該舖以中年與年輕顧客為主。「他們在網上評這家店5顆星!我初時也不知道。」老闆千金雷女士笑道。反而長者客因行動不便、搬家、收入少等原因,已愈來愈少。

承襲上海 設備獨特

因是2號理髮師,人稱「二叔公」的高淼祖籍揚州,上世紀50年代入行。高師傅稱香港「上海舖」的理髮模式裝潢,均承襲舊上海。例如剪髮、洗頭、吹頭分別由3人負責。「上海舖」的裝潢以實用明淨為主,粉白天花與鏡面牆身,護壁和地面用易於清潔的瓷磚,設備卻價值不菲。

油壓式理髮椅於60年代每張售約3萬港元,設真皮座墊頭枕,頭枕和腳踏可調高低,椅背可校前後,舒適非常,椅腳還可轉動方便師傅理髮。上海舖採「彎腰式洗頭」,有專用的洗髮瓷盤,與時下髮型屋的仰臥洗頭有別。印有舖名的熱毛巾,亦為上海舖的特色。新聯邦現址就特製了放熱毛巾的金屬櫃。

潮流更迭 無以為繼

以前香港限制供水,每4天供水1次,且非每戶有熱水爐,故來洗頭的客人絡繹不絕,年三十晚更要通宵營業。水不夠用,於是新聯邦舊址天台建有數個專用混凝土水箱,再缺水便向附近的店舖買。「以前一些店舖內有口井,但非全部井水皆能用。乾淨的井可打水上來,一電油桶的水賣數元。那些水很清甜!」高師傅娓娓道來。

昔日的上海舖分男賓和女賓部,新聯邦舊址就採男前女後的空間布局。高師傅憶述70年代尾開始有上海舖專做女賓生意,因盈利更高,後來演變成髮型屋。當時的男士不花巧,多剪游水裝、花旗裝、陸軍裝等常見髮型,女士髮型的款式則較多。髮型屋的髮型緊貼潮流,裝潢也較光鮮,於90年代末逐漸取代上海舖。後來冒起的速剪店亦吸引不少人光顧。傳統上海理髮對不同髮型的頭髮長度和高度,都有嚴格要求。不過雷女士和高師傅均稱,香港已無人學這門手藝,當代上海市中心也找不到這種傳統理髮店了,郊區和農村或許還有。

撰文︰何尚衡

攝影︰林良明

編輯︰李嘉

美術︰鄧建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