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港生活網站並無進行電話推廣活動

「長者膀胱過度活躍 急去小便易跌倒骨折」

發佈時間: 2019/05/23

如家中長者有尿頻、夜尿及尿失禁的情況,別以為只是平常的年老現象,其實他們很可能患了膀胱過度活躍症。老人科專科莊麗醫生表示,長者往往由於急著去小便而跌倒致骨折。1本地研究顯示,老人家如骨折位置在髖骨,一年後的死亡率可近2成,2情況令人關注,不容忽視。

{{hket:inline-image name="image001-250.jpg"}}{{/hket:inline-image}}

近年,國際醫學界也關注到膀胱過度活躍症對長者造成的影響,尤其是會增加他們跌倒風險。3根據世衛目前的數據顯示,跌倒是引致意外死亡的第二大原因。4有國際研究分別指出,70歲以上有尿失禁(急迫性)的長者當中,50%有機會在1年內跌倒;5而65歲以上長者,如一晚有3次夜尿,三年內意外跌倒的風險可上升近3成。6

 

跌倒骨折 增加死亡率

莊醫生說,有一位來求診的長者,其夜尿的頻密情況多至一晚近10次,有一次夜半急著起床如廁時,不小心跌倒,猶幸傷勢較輕。患者服用「β3-腎上腺素受體激動劑」一個餘月後,尿頻夜尿的情況好轉,夜半只起身如廁一、二次。長者跌倒,容易造成骨折,尤以髖骨骨折後果尤其嚴重,7臨床所見,在受傷後一年,這些長者的死亡率近2成,2另有4成人需入住院舍,7成人行動能力變差,8例如需用拐杖。這不但患者自身受苦,另一半和子女也容易因照顧問題,飽受身、心和財政壓力。所以說,膀胱過度活躍症對長者帶來的影響,絕對不容忽視。

{{hket:inline-image name="image002-397600.jpg"}}{{/hket:inline-image}}

 

多留意家中長者 生活習慣轉變

莊醫生提醒大眾要留意家中長者生活習慣上的轉變,以便及早求醫。她說 : 除了常有強烈尿意、尿頻、多夜尿和尿失禁(漏尿)之外,部分患者聽到水聲、洗手和開水喉,也會感到非常尿急,遠處見到廁所更會急到瀨 !」如發現長者突然由個性活躍,變成愁眉不展,寸步不出家門,就更不能掉以輕心。

曾有一名膀胱過度活躍症的年長女患者,每次外出時,都會擔心找不到廁所,以致事前花很多時間自製「如廁地圖」,也試過中途大塞車,在車上尿急難耐。以往她喜歡相約朋友游早水、行山和外遊,患病後恐防滲尿引起尷尬,又不想用成人尿片,於是漸漸拒絕社交,終日自困家中。莊醫生指出,長者常悶在家不想外出,容易令肌肉減弱,變相增加跌倒風險,也會使記憶力變差,情緒欠佳。

 

長者用藥 須小心選擇

以口服藥物治療患上膀胱過度活躍症的長者時,須額外小心相關副作用。傳統藥物「抗乙醯膽鹼劑」,用於阻止膀胱肌肉收縮,但常見有口乾、便秘、視力模糊等副作用,9長者尤其難忍受口乾,以致經常飲水反而加劇尿頻和夜尿。另有研究指出,此類藥物有機會增加長者患認知障礙症的風險。9

較新的藥物「β3-腎上腺素受體激動劑」如「米拉貝隆」,能有效放鬆膀胱肌肉及提升儲尿功能,紓緩並改善尿頻和夜尿之餘,不會影響膀胱排尿功能。10莊醫生曾使用此藥於90歲患者,耐受性良好。

 

(以上資料由莊麗醫生提供。)

 

「樂齡泌笈」網站設一分鐘快速測試

「樂齡泌笈」是由惠澤長者基金所發起的公眾教育活動,希望透過不同平台和活動,發放下泌尿道問題如尿頻、夜尿等的最新資訊,讓長者、家人及照顧者,携手正視尿頻、夜尿等泌尿疾患問題,以改善因諱疾忌醫而延誤診治的情況,令高危一族盡早求醫,好好控制病情,重拾自信和生活樂趣。

 

「樂齡泌笈」設有網站提供一分鐘快速膀胱過度活躍症測試,讓您進行簡單的自我評估,詳情可查閱:www.happyageingsecrets.org/oabss

 

 

References:

  1. Noguchi N, Chan L, Cumming RG, et al. Aging Male. 2016;19:168-174.
  2. Man LP, Ho AW, Wong SH. Hong Kong Med J. 2016;22:6-10.
  3. Jayadevappa R, Chhatre S, Newman DK, et al. Neurourol Urodyn. 2018;37:2688-2694.
  4. Violence and Injury Prevention - Falls [Internet]. Geneva (Switzerland):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c2019 [cited 2019 Feb 25]. Available from: https://www.who.int/violence_injury_prevention/other_injury/falls/en/.
  5. Takazawa K, Arisawa K. J Med Invest. 2005;52:165-171.
  6. Vaughan CP, Brown CJ, Goode PS, et al. Int J Clin Pract. 2010;64:577-583.
  7. Teng GG, Curtis JR, Saag KG. Clin Exp Rheumatol. 2008;26:S125-S13
  8. Leung KS, Yuen WF, Ngai WK, et al. Hong Kong Med J. 2017;23:264-271.
  9. Thomas TN, Walters MD; AUGS Guidelines Committee. Female Pelvic Med Reconstr Surg. 2017;23:177-178.
  10. Chapple CR, Cardozo L, Nitti VW, et al. Neurourol Urodyn. 2014;33:1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