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港生活網站並無進行電話推廣活動

手指紅腫痛以為拮傷 延誤醫治致肌肉萎縮唔郁得

發佈時間: 2019/05/22

一名60歲婦人的手指被尖物刺傷後出現紅腫痛,原本以為是刺傷後紅腫或撞傷,但後來中指手指頭開始變形,並出現關節疼痛,經醫生診斷後確診是類風濕性關節炎。註冊中醫師李翠妍博士指出,最近的天氣多雨潮濕,因為天氣變化而發作的「風濕痛」,經常被忽略而不作處理,有可能會延誤治療。

常見於手腳小關節

現代醫學指出,類風濕性關節炎是一種由於免疫系統出現問題而導致的關節發炎,以30至40歲以上的女性患者較常見。患病時,同一時間內會出現多個關節疼痛,累及的大多是手腳的小關節,常呈對稱性,手指、腳趾及腕部等局部關節會見紅腫、發熱、疼痛,而且活動不利,經休息後,關節疼痛亦未能舒緩。

一早醒來,手指關節會僵硬,不能活動,通常在半至1小時後便逐漸恢復。如果不處理,關節持續發炎,會破壞關節組織,令關節變形及局部關節功能受損,喪失活動能力,並會累及心臟、腎臟等多個器官,出現全身疾病。患者也會經常無故疲倦、發熱和消瘦。

感冒和過勞都是誘因

類風濕性關節炎是一個可以治療的疾病,生活上只要多點注意和配合,對病情也有幫助。關節疼痛時盡量減少活動,讓關節休息,但在病情緩和時,宜適量運動,增強肌力。預防感冒和避免過勞也很重要,感冒和過勞會降低身體免疫力,當體質稍差時特別容易誘發類風濕性關節炎。按不同體質,濕濁偏盛的患者避免食用生冷肥膩的食品,以免傷及脾胃功能;肝腎虧虛的患者則不宜過量食辛溫燥熱之品,防止消耗陰津。

食療建議

類風濕性關節炎的病因差異可以很大,患者會表現出偏寒、偏熱、偏濕、偏虛等不同的症狀,所以治療時會因應病情予以溫經止痛、清熱通絡、祛濕宣痹、扶正補虛等治法,而食療作為輔助療法,也須按患者的個別體質來服用。由於大部分患者均以正氣虛弱為發病基礎,今次推介一個補腎扶正的食療,不過需留意,類風濕性關節炎是一個需要接受正規治療的疾病,切忌單服食療,延誤治療。

材料︰桑寄生、牛大力、狗脊、淮牛膝、豬尾骨

做法︰豬尾骨洗淨汆水,與其他藥材一同放入水中,水滾後轉中小火,煮約1.5小時

功效︰補腎扶正

{{hket:inline-image name="DOCTORLEE.jpg"}}{{/hket:inline-image}}

註冊中醫師李翠妍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