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港生活網站並無進行電話推廣活動

媽媽策劃 親子遊鴨脷洲訪老店

發佈時間: 2019/05/31

小朋友要認識開門七件事?日常吃的魚,是由哪兒來?80後媽媽Viola,早前為7個家庭發起鴨脷洲遊歷活動,到訪區內百年雜貨店、傳統五金店,讓孩子開心學習。有家長謂市區租金貴,傳統行業難以承擔,能把握機會跟打鐵工匠會面,非常難得。

在南區居住的譚太Viola,因6歲大仔有學習障礙加上性格慢熱,6年來親力親為建立兒子的學習動機。「若不是他,我很大可能是放工回家煲劇、送孩子補習不會多管功課,現在改變很大,例如囝囝寫字慢,我便上網找學中文字的方法;希望教他多表達,我參加社區書會學欣賞繪本、學朗讀技巧,希望跟孩子一起成長。」

「我認為開心才有進步,後來發現社區的人和事同樣有很多通識,但應該一班人參與,才有意思。」她特別喜歡舊社區,事前會先去行區,看書了解歷史,更情商有出版經驗的家長為行程製作活動指南,增加互動性。「每行一次區,我看到兒子都有得着,他玩完也未必會寫很多字,我鼓勵由他講我寫。其實小孩子是吸收到,重要是大人一起學,長遠來說,孩子才容易找到學習動力。」

雜貨店歷6代

策劃鴨脷洲之旅前,Viola深入逛過3次,選定了10大景點,包括60年的祥棧帆布店、魚檔、糧油店和士多,其中興泰儀糧油雜貨店仍保留傳統雜貨店原味道,孩子會好奇舉機拍攝店內盛錢的鐵桶。老闆盧鑑坤是爺爺輩,他笑謂店子養活了6代人,他爸爸仍住舖頭上層。「這裏是我們家業,桶子是打鐵的榮記五金義造的,大家鄰里,不太計較。」

行程戲肉是到榮記五金,由老闆郭兆榮師傅親自解畫及示範怎樣打造盒子。此店有54年歷史,師傅由11歲學師,店前相距十幾步已是昔日舊居地點。身為最地道的老街坊,他謂見盡社區變化,但他仍守住自己的專長︰打鐵。

傳統手藝難承傳

熱情的師傅讓小朋友進店看他替漁船設計的零件,例如隔油的鐵桶、放魷魚的器具。「這與由工廠造的不同,因漁船規格各異,船主度好位便叫我造,這才合身。」他謂手工藝比工廠代工,始終仔細很多。「人手捶白鐵才可做到度身訂造效果,但這行好辛苦㗎,不會有人學的了。」孩子也好奇問到何謂五金,要多久才打到半人高的大鐵桶。師傅手藝非凡,他打盆子不用劃紙樣,用工具敲打出盆子的紙口位,把紙口屈入及最後打造自然拼貼的四角,10分鐘已打到小盆,拼合時如摺紙般準確無誤。師傅邊打邊笑道:「怎樣叫學滿?師傅見到你可以獨當一面,遇到問題自己搞掂,就是學滿了。」他感嘆時代進步,手藝不會有人想學。「沒有甚麼可惜的。」

參與活動的爸爸張生謂見到老工匠的功力和心機,「他這句『遇到問題自己搞掂』真的很好,講的是人要有解難能力,比較可惜是這些手藝會消失,他打造的東西都是原創,以前的人按需要才去買及訂造東西,也會用很久,不會浪費,是很環保。」

自製導賞小冊子

Viola剛搬入鴨脷洲時,已感到這區很特別。「這裏老店極多,保留得很好,多是前舖後居,跟新發展城市不同,可以讓孩子見識到不少新奇的東西,跟大人也有話題。」

撰文︰胡麗珊

攝影︰陳偉能

編輯︰魏雋

美術︰梁政敏

您也可能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