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港生活網站並無進行電話推廣活動

留不住的山頂建築

發佈時間: 2019/06/28

日軍在二戰佔領香港後,曾在金鐘灣仔之間的寶雲山頂,建造一座忠靈塔,以紀念陣亡的日軍及彰顯其權力,不過直至香港重光也未完工,並於1947年給港英政府拆毀,只剩下地基。原址於1951年建成金馬倫大廈,僅存的地基成為豪宅的平台。如此顯著的戰爭建築物,其遺迹尚且如此,何況是其他不為大眾認識,卻未必不重要的歷史建築?

太平山山頂曾是管治權力和階層的象徵,百多年來積累了風貌各異的建築物,在人、事均急促流轉的香港,或已拆卸、或只剩下部分遺迹,而倖存的少數,若非能牽動大眾情感,多半命途多舛,其狀況正反映現行保育政策的漏洞,以及港人對發展與保育的取態。

戰後古典的過渡

「這些建築,不為大眾認識,沒歷史建築物評級,又屬私人物業,業權易手後時常遭拆卸,因重建價值高,從此我們便少了途徑認識山頂的獨特發展史。」從事保育的建築師龍文菁(Carla),研究發現除凋零的戰前古宅,還有戰後的典雅大宅未受重視。

例如馬己仙峽道33號的粉紅大宅,雖於1949年落成,卻有如「喬治王時代」的建築物。大宅布局對稱,門前是帕拉第奧式樓梯,地下兩側是半圓拱頂窗,一、二樓有涼廊露台,正立面採用巨柱式的科林斯柱式。

發展史漸失憑證

往後興建的高可寧家族大宅聳立於27號路口,1954年落成,跟粉紅大宅一樣,同由歷史悠久的巴馬丹拿設計,不過已逐漸脫離古典的建築元素,邁向「現代主義建築」。大宅臨街的延綿曲綫長廊露台,不單有於19世紀末風靡歐洲、仿效自然事物形態的「新藝術運動」的影子,更有1930年代流行、仿效圓滑船身的「摩登流綫型建築」之風。一幢建築物糅合多種建築風格,甚有香港文化東拼西湊的意趣。

雖然上述建築還完好,但是Carla感嘆不少大宅已無聲消逝,如普樂道5號的粉紅大宅,及曾拍攝電影《色,戒》的寶珊道30號別墅。這些建築物見證香港在百多年間,聚五湖四海之力發展成舉世知名的城市,在現行的保育政策下,卻無任何保障,又因不是公用建築,不會有集體回憶和社會作用。涉及私人業權更難保育,就算是何東大宅也保存不了。

惟有香港人視這地方為自己的根,不把舊物看成是發展的羈絆,情況才有望改善,Carla如是說。

撰文︰何尚衡

攝影︰林良明

編輯︰李嘉

美術︰鄧建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