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港生活網站並無進行電話推廣活動

演藝學院師生 赴英演廣東話劇獲好評

發佈時間: 2019/07/05

香港演藝學院一群戲劇學院的師生,上月創校首次到訪有過百年歷史的著名學府英國皇家戲劇藝術學院(RADA),更在當地舞台以廣東話演出一套講述元末明初、充滿東方美學兼傳統中國戲曲色彩的原創劇《我自在江湖》。他們說,英國觀眾聽到罕見的廣東話演出,反認為節奏感更強、更新奇,更對港生的「功架」大為讚賞。

6月12日,一行35人的演藝學院戲劇學院師生,來到英國皇家戲劇藝術學院,不但進行了文化交流,更為當地觀眾上演了一齣由演藝戲劇學院院長潘惠森於2007年創作的《我自在江湖》。該劇創作背景是元末明初,講述在天下大亂、朱元璋崛起之際,主角林南風被師父馬岳委派接替白蓮教掌門之位,但林只想退隱江湖,遠離紛爭,而武林之外,情場又是另一江湖。潘教授說,創作劇本靈感是由來自金庸的《倚天屠龍記》,小說中的張無忌與三女子趙敏、周芷若及韓昭正是《我自在江湖》的三位主角藍本,背景相同,內容卻是另一番景象。此劇曾於今年5月在港公演7場。

演員覺與劇本身同感受

雖然面對英語觀眾,但對白依然用廣東話,且較多古語,飾演女角之一韓彤的同學文愷霖說,初時理解劇本中的「人在江湖,身不由己」時,「你明白這意思,又好像不明白這意思。」她笑言,這句子可能是老生常談,人人都知道其既有意思,但沒經歷過,或未能真正明白。但在出發演出前,正好本港發生反逃犯修例遊行的重大事件,她頓然發覺劇本的「身不由己」,正好脗合現實情況,更使她真正明白句子的意思。

同學需適應海外新場地

由於中文上演,但字幕令他們衝破語言障礙,武打部分等形體的表達,更令他們了解到香港文化色彩和形體劇場的美學新元素,更有當地華僑觀看熟悉的東方文化後很感動。潘教授指,《我自在江湖》其實可以有好多種解說︰「無論人身處於甚麼時代,都在江湖中,通過劇作可能找到自處的答案,但亦可能找不到。」

對今次倫敦之行,同學們來說是一種挑戰。由4月洽談至落實6月中演出,29名同學只有約5星期準備時間,要學懂武打功夫、要學習演繹古代角色,更由台前至幕後,現場有中西合璧的樂團如色士風、古箏、二胡都是由戲劇學院同學擔綱,且由於跟香港的表演場地不同,同學需適應新場地。即使有演出經驗,亦難免一定難度。

但他們說,跟當地師生交流時,導師們都盛讚同學的功架十足,原因是英國場地很「跣」,導師直言,如果是他們的學生表演,肯定會跌倒,但香港同學的身體靈活性及表達性都很強,令他們十分欣賞。

記者:梁汶惠

編輯:黎家榮

美術:陳超雄

攝影:冼偉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