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港生活網站並無進行電話推廣活動

一家六口用野菇煲湯全中毒 不斷屙嘔器官衰竭陷昏迷【小心香港4大毒菇】

發佈時間: 2019/07/05

禍從口入,亂食野生菇類隨時中毒!近日內地浙江一家六口採摘野菇煲湯同享用,俱出現腹痛、上吐下瀉情況,其後證實全家因鵝膏菌中毒,導致腎臟、肝功能受損,當中「包底」飲湯最多的婦人更需留醫深切治療部。本港過往亦曾發生多宗食野菇中毒個案,漁護署提醒市民要留意本港4大毒菇,避之則吉。

據內地媒體報道,上周三(28日)浙江一名50歲姓姚女子的弟弟採摘了新鮮野菇回家做早餐,儘管進食後出現輕微頭暈、嘔吐症狀,但他以為只是中暑,晚上更邀姚女一家分享。由於當地人一向有吃野菇習慣,姚女便爲全家六口烹煮鮮野菇湯,自己更「包底」將餘下的湯喝光。

毒素易溶於水 飲愈多愈危險

到翌日凌晨,一家六口先後出現劇烈腹痛、上吐下瀉等狀況,急忙前往醫院求診。醫生確定6人均誤食毒鵝膏菌中毒,以致腎臟及肝功能受損,當中姚女弟弟情況較危急,一度陷於昏迷,性命垂危。

急診科主任陸遠強指,病人需緊急接受血漿置換術治療,姚氏一家平均置換1500到1700毫升的血漿,惟因菌內毒素「鵝膏毒肽」易溶於水,飲用量最多的姚女中毒情況最嚴重,需送往深切治療部搶救,其餘4人則留在急診室搶救。

假癒期致痊癒錯覺

主診醫生指出,誤食毒鵝膏菌後一般在6至24小時後會出現腹部絞痛、嘔吐、脫水性腹瀉等中毒症狀,過後會出現「假癒期」,讓患者以爲痊癒,但實質上毒素正在破壞肝臟,導致肝功能衰竭,如未有及時接受治療,患者會出現器官衰竭、休克等症狀,嚴重可致死亡。

4種香港常見野生毒菇

本港過往亦曾發生多宗進食野菇中毒個案,衞生防護中心曾提醒市民切勿採摘野生菇類進食,如因此中毒,應攜同剩餘菇菌立即求醫,以供辨識種類。漁農自然護理署的《香港常見的有毒菇類》單張列出多種有毒蘑菇,教導市民要小心提防,避免誤服引致中毒。

{{hket:inline-image name="Gymnopilu.jpg"}}{{/hket:inline-image}}

綠褐裸傘

外形

菌蓋初時為暗藍綠色、黃色、鮭肉色及紅色,隨生長變為暗黃色或暗黃帶粉紅色,鱗片淡紅色至深褐色。

中毒徵狀

起初會引發頭痛、肌肉無力、噁心、腹痛等徵狀,隨後令食用者出現幻覺及無法控制地笑。

{{hket:inline-image name="ZR2k-htzuhtq0956574.jpg"}}{{/hket:inline-image}}

致命白鵝膏

外形

菌蓋平滑,白色,凸面至近平展,有些奶油色的中央會輕微下陷。

中毒徵狀

進食後,6至24小時會引發嘔吐、腹部劇痛、腹瀉(通常便中帶血及黏液)等腸胃炎徵狀;24小時後徵狀暫時緩解,進入2至4天的「假痊癒期」;後中毒期可引致肝及腎臟衰竭,若處理不善,患者有機會在7-10天內死亡。

{{hket:inline-image name="201404020913472321.jpg"}}{{/hket:inline-image}}

假褐雲斑鵝膏

外形

菌蓋淡灰色至灰褐色,中央部分顏色較深,被有纖毛,無毛或附有少許污白色的膜質殘餘物,邊緣平滑,常有殘餘物懸掛在邊緣。

中毒徵狀

進食後最少12小時後出現腸胃炎型症狀。發病時間可延遲至數日以至數周。到後期會尿頻、劇渴、面部浮腫、及急性腎功能衰竭。

{{hket:inline-image name="3-16101G944115a.jpg"}}{{/hket:inline-image}}

裂絲蓋傘

外形

菌蓋草黃色至黃褐色,圓錐形或鐘形,頂部突出,覆有絲質纖毛,後呈輻射狀開裂。

中毒徵狀

中毒症狀一般於短時間內出現,患者通常於進食後30分鐘至2小時內出現出汗、流涎及流淚等症狀。有時,症狀可能包括腸胃不適和嘔吐等。部分患者還可能伴有視覺模糊、瞳孔收縮、血壓下降導致的頭暈及脈率明顯下降等。死亡率估計為5%。

圖片來源:網上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