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港生活網站並無進行電話推廣活動

「10%至20%港人有濕疹 醫生教路3招控制病情」

發佈時間: 2019/07/12

濕疹是常見的皮膚病,據統計,香港有10%至20%人士患有濕疹。皮膚科專科醫生表示,濕疹屬於自身免疫力系統問題,並不具傳染性,常發於手內側、眼皮、頸部、手肘、小腿後側及手內側等位置,而天氣過濕或過乾都會令濕疹爆發。兒科學系教授表示,要治療濕疹,必須每天以不含致敏香料的潤膚產品,有需要時外敷消炎藥、類固醇,以及避開致敏原及戒口。

濕疹正名是「異位性皮膚炎」,患者皮膚不能製造可保護皮膚的因子,導致水份易流失。皮膚科專科醫生指出,在和暖潮濕天氣下,濕度高會阻礙汗液揮發,對病情影響較大;至於天氣變冷及乾燥,令油脂及水份加速揮發,亦會誘發濕疹,患者會出現皮疹、水泡,嚴重者更可能會滲血。

專科醫生表示,通常皮膚較薄及偏乾燥的位置,例如手內側、膝蓋以下小腿後側、眼皮、頸部等,均是濕疹常發部位。醫生解釋,這些部位經常暴露在空氣中,水份易被抽乾。至於陰部、乳房位置亦可以出現濕疹,但因為有衣服遮蔽,故較罕見。此外,不少人以為抓損傷口,會有機會把「真菌」帶到其他部位,但醫生解釋,濕疹屬於自身免疫力系統問題,並不具傳染性。

注意補濕 避開致敏原

醫生續說,處理濕疹問題最重要的是做好預防,例如在濕疹發作前,就應為皮膚進行充分補濕。有研究發現,濕疹患者的皮膚較正常人缺乏鎖水因子,以致皮膚結構受損,容易被外來致敏原入侵。因此,患者宜塗搽補濕乳液、潤膚膏等,尤其在洗澡後,皮膚表層油脂被洗走,更是補濕的關鍵時刻。患濕疹的人在相對濕度低於70%下,應開始塗搽潤膚霜,但濕度在80%以上,則應開抽濕機或冷氣,以保持室內環境乾爽。

濕疹一旦發作,一般需要外用類固醇藥物來處理。外用類固醇藥物具有抗炎、止痕功效,一般需要每日塗搽兩次,直至紅疹消褪。然而,有外國指引建議,紅疹消褪後亦可繼續塗搽類固醇藥物,不過降至每日搽一次,甚至每周搽一次,或有助預防濕疹再度發作。類固醇藥物有機會令皮膚變薄、影響傷口癒合,但只要薄薄地塗搽和避免搽在傷口上,副作用是不常見的。

由於濕疹發作時非常痕癢,可能會影響睡眠,患者更可能會抓破水泡,引起發炎和感染。為抑制痕癢,醫生通常會加上口服抗組織胺藥,如氯雷他定(Loratadine)和氯苯那敏(Chlorpheniramine)。醫生提醒,如要止癢,應在患處塗搽潤膚霜,輕輕拍打或搓痕癢部分,勿用指甲及「不求人」抓癢。

本身是濕疹患者的兒科學系教授亦說,治療濕疹的方法很簡單,包括每天以不含致敏香料的潤膚產品,發作時每天用3次;有需要時外敷消炎藥、類固醇;還有避開致敏原及戒口,「超過90%病人靠這3招,濕疹便可有效控制。」

兒童患濕疹 恐礙發育

濕疹是常見的兒科皮膚病,有內科兼皮膚及性病科專科醫生表示,約45%濕疹患者於半歲開始發病,
約一半人病症會持續至成人階段。中度至嚴重的患者更會出現脫髮,部分人會因皮膚痕癢抓眼,導致角膜受損、
影響視力等。

據醫生臨床觀察,至少5%至10%病童受濕疹影響,需轉介至臨床心理學家跟進;更透露曾有患濕疹的兒童經常皮膚發炎,疑被搶去營養至影響發育,由6至12歲也無大幅增高,身高比同齡小童矮一個頭。

醫生又稱,有研究指益生菌及益生元可協助平衡腸道細菌,減少身體患炎症的機會,建議若家長屬濕疹患者,如預備懷孕及懷孕初期可多吃無糖或低糖乳酪,攝取益生菌及益生元,或有助減低子女患濕疹的機會。

濕疹病徵

‧皮膚痕癢、皮膚呈乾燥、紅腫、有水泡

‧水泡破裂,皮膚有出水現象

‧皮膚結痂、脫屑

‧患處皮膚變厚、變粗、皮膚上的紋理十分明顯

‧患處易受細菌感染而發炎

‧同時有其他敏感情況,如鼻敏感、哮喘

預防濕疹

‧洗澡時間不宜過長,水溫勿太熱

‧避免用肥皂、酒精消毒液等

‧選用吸汗、通爽純棉衣物

‧避免進食曾引起過敏反應的食物

‧避免用地氈、絨梳化及絨毛玩具

‧運動後盡快清潔,並要注重皮膚補濕

《晴報》最新推出的《遠離困擾的疾病》書刊,除了介紹各種致命疾病、常見疾病,今年更加入長者常見疾病、常見精神問題的成因、病徵、治療方法及個案分享等,為忠粉提供更多健康資訊!

換購方法:

於即日起至7月24日,只須出示《晴報》、《經濟日報》、《置業家居》、《Umagazine》、《eZone》、《MoneyTime》網頁電子印花,或剪下印刷版花,即可到指定7-ELEVEN以$18換購,數量有限,換完即止。

換購詳情及指定7-ELEVEN地址 :http://bit.ly/2KSvAzM

查詢電郵 : skypostevent@hket.com

(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