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港生活網站並無進行電話推廣活動

尋訪鞦韆

發佈時間: 2019/07/12

鞦韆愛好者阿K四年來踏遍港九新界,記錄了逾百個香港鞦韆,把分布圖與相片分享到「鞦韆先生」的專頁。鞦韆曾經是公園的基本設施,但他指因為安全考量,加上替換零件難尋,鞦韆買少見少。「每次都要專登搵,鞦韆唔會喺一般途經嘅路綫,如果想撞下,通常會食白果。」

就像葵涌公園鞦韆,隱身在大連排工廠區後的山坡上,距離港鐵站只是十分鐘腳程。

星期日上午,公園水盡鵝飛,鞦韆甚至掛了蜘蛛絲。「葵涌廣場那邊很繁榮多人,這裏與外面很大對比。可能要上坡,未玩已經全身濕透了。」街坊也說此鞦韆不及外面的小公園就腳,甚少人帶小朋友來。其實鞦韆地處山腰,玩起來涼風颯爽,公園為牧牛場舊址,旁邊有牛雕塑,遊人可想像當年的牛場景貌,阿K指頗有特色。

打卡鞦韆

令他最難忘的則是青衣自然教育徑山頂那四米多高的木鞦韆,建在光禿的泥地上,可以看到青馬大橋和海面上的日落,令他煩惱盡掃,重拾童年玩鞦韆的自由快樂。「但這裏沒有小朋友的,主要是大人去影日落,他們只玩幾下鞦韆,不會玩很久或很享受。」

大人限定

康文署的鞦韆只准5至12歲的兒童使用,而且愈建愈矮,「舊式屋邨的鐵鏈好長,可以打到好高,以前最重要大家玩得開心,限制少啲。」早前他到訪顯徑邨的舊式鞦韆,身高1.9米的他都玩到。他認為最理想的鞦韆應適合任何年齡,「我中學已經好高大,唔好意思再玩,怕人望住,又有家長喺度,覺得我同細路爭。我知道好多大人都想玩,只係唔敢玩。」

香港鞦韆

分布︰按阿K目前的統計,深水埗區的鞦韆最多,共16個,鞦韆在新市鎮不常見,例如東涌只有1個。

特色︰最常見的為軟板型、硬板型與嬰兒型,面向住宅或樹木。由私人興建的鞦韆在選址與設計上一般較具創意,例如去年在新都會廣場平台建成的親子型鞦韆,可供四人同玩。

玩法︰從前的鐵鏈較長,小朋友甚至可以站在上面或從鞦韆跳下。阿K觀察,現在的小朋友有時會把鐵鏈向上捲,增加離地距離;或坐上去讓鐵鏈扭到一起再放開,讓鞦韆自轉。另外,小朋友會各自站在鞦韆架的四角排隊,以免排成一行阻礙其他公園使用者。

撰文︰方晨

攝影︰捷徒

編輯︰李嘉

美術︰鄧建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