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港生活網站並無進行電話推廣活動

「飲食不節制易痛風 破壞關節」

發佈時間: 2019/07/17

痛風可謂關節的「破壞王」!病發時手腳關節會紅腫、劇痛,主因是體內的尿酸過多,並於關節位置形成尿酸結晶,引發痛風。專科醫生指,過往痛風患者以中年或長者居多,現在年僅16、17歲也可與痛風纏上,這與年輕人大吃大喝的飲食習慣有關,愛食海產、飲酒、動物內臟者,更是高危一族。

風濕病科專科醫生表示,要了解痛風首要明白「嘌呤」(Purine)的由來。「嘌呤」是存在人體內新陳代謝物,其中20%至30%的嘌呤來自食物,70%至80%在人體內合成,當嘌呤在體內經過新陳代謝後,就會變成尿酸;體內尿酸濃度過多,便會積聚於關節內,引起發炎疼痛,這就是痛風。而尿酸鹽沉積導致關節侵蝕,衍生的尿酸結晶可在不同的部位出現,有時連耳廓位都見到痛風石的蹤迹,也可令手腳、膝蓋關節變形。最常見的為大拇趾,患處會出現紅、腫、發熱及劇痛。

高尿酸肇禍 患者要戒口

港人習慣大吃大喝的飲食模式,容易令人攝取過量嘌呤,其中酒、肉類、小孩子愛吃糖果、汽水等,都是高嘌呤含量的食物,不單止令痛風年輕化,即使小孩也出現痛風的徵狀。另外,遺傳疾病、基因等都有機會造成高尿酸情況,醫生建議年輕患者如有懷疑,亦應要做檢測。

痛風患者舉步維艱,往往需要服用消炎止痛藥方能消減病徵。雖然數天後,痛楚開始減退,但若血液內的尿酸濃度不受控制,尿酸鹽將會積聚於其他關節裏,如膝頭、足踝、手指、手腕等,假如未獲適當的治療,會演變成多個關節發炎,並且復發愈頻密。

有骨科醫生更指出,倘本身隱藏痛風的高危因素,常吃高嘌呤食物等,加上常飲酒,就很易誘發痛風。他指,病人治療後未必完全除去多餘尿酸,日後即使戒酒,肌肉和關節仍會疼痛,提醒每日飲酒不應多於兩杯。

醫生續表示,在臨床上,很多患者往往等到四肢關節長滿痛風石,甚至併發了腎衰竭才前去就診。事實上,高尿酸與腎病、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環環相扣;即是說,減低了高尿酸,其他疾病的風險也會降低。痛風患者應盡量避免食用嘌呤(可產生尿酸)含量較高的食物,除了酒類及海產貝殼類外,還有動物的內臟,包括肝(例如豬膶)、腎(例如豬腰、雞腎、鴨腎)、腦(包括魚頭)、心臟、肺、胰(例如豬橫脷)、腸(例如豬肚、豬大腸)等。

抽發炎位置關節液 準確診斷

如何診斷痛風?關節尤其是大拇趾突然劇痛,類似急性發作的單一關節炎,亦可能是痛風,但也有可能是假性痛風或細菌性關節炎。其他輔助性檢查包括驗血,空腹測驗血液中尿酸濃度較為準確,但只可作為參考,不能據此確定診斷痛風。

專科醫生指,最正確的診斷方法,就是抽取發炎關節內的關節液,用偏光顯微鏡觀察,如果看到針狀的尿酸結晶而且被白血球吞噬,就可以百分百確定診斷為急性痛風。

痛風高危因素

‧  40歲以上

‧  男性病人較女性多

‧  有飲酒習慣

‧ 喜歡吃動物內臟、貝殼類及海產等高嘌呤的食物

‧  血癌、腎病患者或服食利尿藥人士

資料來源︰衞生署長者健康服務

患者腳踝劇痛 無法起床

30多歲的黃先生患有痛風,但視吃為人生一大樂事,即使體重超標亦不戒口。

他曾於球賽期間相約一大班朋友先打邊爐,然後再一起看比賽,期間啤酒、花生及薯片等小食吃不停。翌日起床時他因痛風,腳踝劇痛至無法起床,每走一步也痛入心脾,需要立即向醫生求救。

《晴報》最新推出的《遠離困擾的疾病》書刊,除了介紹各種致命疾病、常見疾病,今年更加入長者常見疾病、常見精神問題的成因、病徵、治療方法及個案分享等,為忠粉提供更多健康資訊!

換購方法:

於即日起至7月24日,只須出示《晴報》、《經濟日報》、《置業家居》、《Umagazine》、《eZone》、《MoneyTime》網頁電子印花,或剪下印刷版花,即可到指定7-ELEVEN以$18換購,數量有限,換完即止。

換購詳情及指定7-ELEVEN地址 :http://bit.ly/2KSvAzM

查詢電郵 : skypostevent@hket.com

(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