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港生活網站並無進行電話推廣活動

專家教善用補充教材 針對強弱項提高效率

發佈時間: 2019/08/01

香港父母大部分均為雙職家長,工時長、壓力大。孩子的功課問題,往往容易造成夫妻之間、父母和孩子之間的矛盾爭執。究竟有何秘訣,在陪太子讀書時能更有效率,甚至成為快樂的泉源?

樂思教育集團早前委託香港輔導心理學協會進行網上問卷調查,成功訪問超過650名子女就讀小學一至六年級的家長,發現家長陪伴孩子學習的時間非常少,近五成家長每天有半小時至一小時陪讀,近兩成少於半小時,而只能於假期陪讀的家庭佔一成。

此外,在孩子升上小學後,四成家長認為親子關係因學業而變差;而家長本身的壓力也大增,陪讀時甚至感到壓力指數爆煲。

家長面對的具體問題,還包括親子時間減少、子女對學習沒興趣,學習沒有效率,未能掌握子女強弱項,不知從何入手、不熟悉學校課程等等;而陪讀的最大滿足感,則來自孩子成績有進步。

管理期望 加強溝通

臨床心理學家萬家輝博士指出,在其輔導的個案中,亦有不少父母因陪讀引起的家庭衝突。他說:「有個案甚至因為父母管教理念分歧而離婚。曾有一對夫婦,爸爸主張孩子就近入學、愉快學習,媽媽卻期望孩子入讀心儀名校,寧願孩子每天搭車兩小時,結果離婚收場。有些個案雖然經輔導後,夫妻終可挽回婚姻,但其實內心已好傷。」

他強調,家庭欠缺溝通是導火綫。「不止夫婦,父母也往往沒有與孩子好好溝通。其實,父母雙方都是為子女好,但是培育子女是否只有自己一套方法?在需要時一家人在專業人士引導下討論,會比較好。」

另外,父母要學習管理期望。「例如有家長期望小朋友讀醫科,事實是醫科輟學率出名高,可達兩、三成,如孩子本身沒興趣而最終被篩走,也是徒然。因此,父母、孩子需要互相傾聽、溝通、管理期望,不能一廂情願。」

活用教材 聰明學習

香港浸會大學教育學系高級講師洪進華是數學課程資深學者,他表示,從調查結果可見,八成父母都知道要了解孩子的強弱項,近一半的父母則認為適度使用補充教材,可藉此引發子女自主學習,並針對其學習差異,拔尖補底。他認為有大部分家長仍然停留於補充教材「多做多得」的觀念,但這是謬誤,家長最好有全盤計劃,讓孩子「應做才做」、「針對性地做」。

以數學為例,他說:「數學包括概念和技術,多做練習只是學生能掌握技術,但未必有完整的數學概念。」他建議家長可透過一些小遊戲,協助孩子建立數感,亦可提升學習的趣味,激發孩子的好奇心、持續學習。

樂思教育出版顧問黃瑞娟強調,補充教材只是輔助教學工具之一,旨在針對性加強訓練。聰明學習十分重要,而非盲目地填塞時間,學習必須配合閱讀和遊戲,以及生活中的觀察等,切勿佔據孩子的休息及活動時間。家長需要注意子女情緒,若出現厭煩、疲倦等現象,就需要停止練習,改為進行遊戲或其他活動,調整心情。

黃瑞娟總結,學習與飲食一樣,需注重均衡。她引述心理學家指,初小學生尚在享受玩樂,功課和學習應以趣味性質為主,只要運用得宜,陪太子讀書也可成為成功和快樂的親子時刻!

撰文:郭珮雯

圖片:受訪者提供、資料圖片

編輯:余運慶

美術:梁政敏

您也可能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