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港生活網站並無進行電話推廣活動

以繪本開發教材 中文老師:學習不用操練

發佈時間: 2019/08/08

中文是象形文字,然而筆畫多,難寫又難記,喜歡繪本的前小學教師盧志妮近年把教囝囝學中文的經驗,化成遊戲教材,讓孩子接觸優美的修辭。盧笑謂自己是繪本癡,每次讀一本書,都想把它們發揮到最盡,故把繪本延伸到桌遊及撲克,鼓勵家長用遊戲教中文修辭。

由盧志妮構思的《詞語撲克》剛推出第二系列,主題是量詞,她謂是搜羅小學生常應用但又很陌生的量詞內容,以遊戲邊玩邊教。而第一集《詞語撲克》理念是建基於繪本《春夏秋冬》,因玩法簡單,以配對遊戲讓幼兒明白名詞、形容詞,去年一推出已大受家長歡迎,故今年她再接再厲推出量詞系列。

盧志妮是資深中文及普通話老師,曾教過國際幼稚園,她謂港童因習慣講口語,故大多不能掌握以多元化的量詞形容事物。「例如郵票不是一個或一隻,而是用一枚;又例如浪花、閃電可以用甚麼量詞,才出到優雅效果?」她謂在兒子幼時,為了讓他喜愛學習,愛用撲克教他學數,教中文則鼓勵他看繪本。

用盡每本繪本

談到用繪本設計教材,她謂特別喜歡木棉樹的出版物,早年看到《春夏秋冬》這本書,因每一頁都用押韻童詩去形容自然,讓人感受優美的文字和修辭。「我囝囝小四那年,我向他朗讀,他也感到很有趣,故我不想讀完便算。有很多人集中看圖畫,但繪本的字是千錘百鍊,值得一再咀嚼。」去年她把《春夏秋冬》的字詞變成撲克,大人可跟子女玩「潛烏龜」,把「名詞」牌和「形容詞」牌有意義地組合起來。

她謂一直想搜羅優質繪本,設計一系列遊戲,除了撲克外,也用過《奔跑的蝸牛》(木棉樹出版)設計一副桌遊,滲入通識知識。桌遊用18區的本地地標建築物,以定向理念設計,玩者要抽卡,再按內容去推理目標建築物。

不斷優化圖畫

她謂創作遊戲也是源自跟兒子玩的經驗,其中她的第一個設計《故事「沿」筆》,是因看到傳統識字教學法有其限制。「一般來說,老師會出示實物或漫畫化圖片,讓孩子看字,但圖片與漢字卡只有意義上的連結,但在文字結構、筆劃、字形上完全沒有關聯痕迹,孩子之後仍需死記筆順筆劃,及透過不斷的重複抄寫加強記憶。」後來她結合個人經驗,突破傳統,直接以字卡故事啟發書寫及學習筆順。

她認為孩子要寫及認漢字,是不應脫離本來的意思,故用3年時間去發掘最原始的文字來源,設計圖畫及練習冊。《故事「沿」筆》計劃要出4個系列,第二系列是包含110個幼稚園至小一學生會接觸到的高頻字,在插畫上追求細節更精準。她謂高頻字包括副詞、動詞、助語詞、形容詞和動詞,涉及造詞造句技巧,但在日常中文教學活動中,老師較少時間灌輸。

故事「沿」筆慈善計劃

大細路出版社《故事「沿」筆》慈善計劃,望能幫助非華語學校及SEN同學,學校或機構團體可透過電郵(info@buspublishing.com)申請成為計劃夥伴,以正價$298購買一套《故事沿筆-系列1》書寫教材,可獲得免費到校親子或家長工作坊乙場,出版社會以計劃夥伴團體或個人名義捐出一套相同的教材給計劃夥伴或指定受惠機構。

撰文︰胡麗珊

攝影︰陳偉能

部分圖片︰受訪者提供

編輯︰余運慶

美術︰梁政敏

您也可能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