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港生活網站並無進行電話推廣活動

颱風後海邊現「生蠔山」 內地民眾瘋搶狂食專家提醒易染病

發佈時間: 2019/08/14

海產「即捕即吃」看似新鮮,然而並非所有海鮮都適合生食。颱風過後,內地有海灘因水退而令大量貝殼類海產「擱淺」,吸引大批內地市民攜膠桶捕食。內地疾病控制中心就提醒,進食野生生蠔有感染肝炎之虞,而且颱風吹襲後環境衛生或會惡化,可能會增加腸道傳染病傳播風險。而本港食安中心資料亦指出,生蠔以過濾方式進食,特別容易積聚細菌病毒,不宜生吃。

內地海灘現「海鮮山」市民瘋搶

颱風「利奇馬」吹襲內地導致多人死傷,惟隨著風暴遠離,山東就有網民發現,西海岸海軍公園附近有大量海產於岸邊出現。據「青島晚報」報道,海產於岸邊堆積如山,沿岸長達數公里位置布滿生蠔、海螺及蛤蜊;大量市民聞訊後帶同膠桶而至,成為當地風潮。

不少「採蠔客」扶老攜幼前往當地掘蠔,並手持膠桶將海產大量裝走,海灘一帶盡是前來收集海鮮的市民及遊客,不少人自拍並上載至社交平台炫耀一番。有居於海灘附近的市民接受訪問時稱,已與朋友相約好一起來海灘採蠔,

「今天中午就來個海鮮宴,吃著海蠣子(生蠔),別提多帶勁了!」

他又透露,並非只得海軍公園海邊,附近的海灘上只要有礁石的地方就會鋪滿厚厚的生蠔,亦吸引到不少居民前往撿拾。直至潮漲後礁石被海水覆蓋,市民才依依不捨地離開。

生蠔易傳播腸道疾病 食安中心指「比其他海鮮危險」

採蠔活動越見熱烈,青島市疾病控制中心有專家提醒,颱風吹襲後容易引起環境衛生條件惡化,增加腸道傳染病傳播風險,更易傳播細菌性痢疾、霍亂、傷寒等疾病,甚至是甲型肝炎、戊型肝炎、手足口病等,提醒未經衛生監控,隨意在海中捕獲的海鮮不宜生食。

據香港食物安全中心資料指,由於蠔是以過濾方式進食,環境中的病毒及細菌容易在蠔內積聚,故此其本質上就比其他海產更危險。資料指以高溫烹調(加熱至中心溫度達攝氏90度,維持90秒)雖可將大部分病菌殺死,惟捕撈自受污染水域的蠔可能積聚高含量的鎘和鉛等重金屬,長期大量攝取相關物質有機會影響腎臟健康,亦會對神經系統發育帶來不良的影響。

「無論蠔是在哪個季節或水域捕撈,吃蠔(尤其是生蠔或未徹底煮熟的蠔)在本質上存在食物安全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