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孟青
胡孟青

香港死因 政策短視

發佈時間: 2019/08/19

香港死因 政策短視

中央對港政策,就經濟及金融市場的發展,過去多年一直積極支持,這亦是本港自沙士後繁榮的主因。當然,背後的資產價格上升,經濟繼續單邊依靠樓市及股市的問題,亦一直伸延。說得白一點,香港對中國有其重要性,但香港情況亦令當局有需要分散風險發展,金融市場致力搞活上海已相當明顯。

阿里巴巴可否如期在港第二上市極具指標性之餘,更要留意的是MSCI A股期貨會否短期獲批在港推出。近日外媒已傳出,內地交易所已有意自行染指該項產品,讓進入內地市場的外資直接在內地做對沖,不假手於香港。至於阿里,似乎短期又再無緣了。

筆者仍然深信,香港仍然具備高速復元能力,連串示威爆發,子彈橫飛,未夠一日市面已井井有條,一切如常,香港人的適應及調節能力實在太強。可是,復元過來後,動力又何在?政府強調要搞經濟,這番說話已重複多年,而面對不同持份者、困難及前景的不同訴求,說到底,未來的一段短時間,政府都只會更傾向或更有誘因用錢解決問題而已。

香港政府的管理問題是責無旁貸,撑政府並不代表對其過往工作肯定。長期以來,政府只着重應對短綫問題,怕經濟差、怕樓價跌,結果造了很多短視決定,問題一直遺留至今,愈滾愈大,很大程度上就是為官者對新思維、創新的構想,一直採取避重就輕、得過且過的僥倖態度所致。

(本欄逢周一、三、五刊登)

撰文: 胡孟青 港媽、財經評論員
欄名: 留給囝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