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港生活網站並無進行電話推廣活動

針灸時勿撳電話 走針或可致爆肺【內附針灸前後小貼士】

發佈時間: 2019/09/04

針灸是中醫其中一種治病方法,但針灸過程中有些地方要多加注意,以免影響治病效果及出現危險情況!註冊中醫師李翠妍博士指出,針灸有疏通經絡,調和陰陽的作用,可以改善痛症,並且調整臟腑氣血,治療多種疾病,但提醒針灸期間,不宜擅自改變姿勢,否則或會造成危險,令身體受傷。

針灸時郁動會改變針刺深度

註冊中醫師李翠妍博士表示,不少病人會在針灸期間,以俯臥姿勢躺下、在肩膀和背部下針後,擅自爬起來,以肘部支撐身體滑手機。她指這個動作十分危險,因為肩頸及背部之下的就是肺臟,留針期間活動身體,有機會意外改變了原本的針刺深度,使針體移位而刺傷包圍肺臟的胸膜。

而胸膜被刺傷後,空氣由開放性傷口進出胸膜腔,使腔內壓力改變,會引發氣胸,即俗稱「爆肺」。若受傷一側的肺臟進一步因受壓而萎縮,並壓向另一側的肺部和心臟,會使靜脈受壓而減少回流心臟的血量,可造成缺氧和休克。

症狀︰胸悶、胸痛,呼吸急促或呼吸困難,甚至出現嘴唇發紫、神志不清或昏迷,嚴重程度視乎進入胸膜腔的氣體體積

針灸期間切勿活動肢體

此外,不少病人在留針期間活動肢體關節,這也是十分危險的,因為很多穴位都是位於關節或肌縫之間的罅隙,留針時活動肢體,有機會導致肌肉纖維纏緊而引發疼痛,甚至壓彎、壓斷針體。

針灸前後小貼士

  • 針灸前也應注意避免過飢、過飽、極度疲勞或情緒過度緊張,否則在下針後容易出現「暈針」的情況。

暈針表現:頭暈眼花、作嘔、口乾、精神疲倦、面色蒼白、冒汗、心悸、呼吸短促等

  • 在針灸前,耐心回答醫師對病情的各項詢問;留針期間,也應該閉目養神,才能獲得預期的療效,並確保安全。

{{hket:inline-image name="DOCTOR.jpg"}}{{/hket:inline-image}}

註冊中醫師李翠妍博士

撰文:鄭欣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