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港生活網站並無進行電話推廣活動

捐山窿公園 孩子走出教室重拾好奇心

發佈時間: 2019/09/06

以70年代俗稱「捐山窿」渠管遊戲為主題而設計的「捐山窿」公園,日前於西區正式啟用;同場設有由貨櫃改建而成的4個兒童美術館,並會舉辦周日社區學堂,期望讓孩子們走出教室,重拾好奇心。

「捐山窿」公園曾見於70年代葵涌石籬邨,是次經本地學生及年輕設計師重新包裝,於西區豐物道海濱休憩用地重現,讓家長及小朋友可齊齊捐山窿緬懷一番。

提升社區創造力

公園每月會舉行不同活動介紹本地文化,首月主題為電影節,除出版了一本電影遊戲書,亦將播放《危樓春曉》、《春嬌與志明》等20套不同年代的電影,而渠管內亦設有香港電影經典人物如李小龍的剪影,讓大人小朋友齊齊打卡。

據中西區區議會主席葉永成表示,豐物道海濱休憩用地連接中山紀念公園及海濱長廊,項目由規劃至完成歷時逾一年,其中捐山窿公園及貨櫃美術創客館等親子遊樂設施,以及位於堅尼地城社區會堂的PlayLab玩耍空間,均提供一個具創意及好玩的環境,提升社區的創造力。

當中貨櫃美術創客館分別以「衣服」、「文字」、「玩具」及「建築」為主題,亦設有工作坊讓小朋友利用環保生活素材發揮創意,創造衣服、建築模型等,寓學習於娛樂,而PlayLab玩耍空間則會擺放回收玩樂材料,供小朋友創造新玩意。

社區體驗式課程

此外,為期一年的周日社區學堂,每逢周日會舉辦親子活動,涵蓋街道藝術、環保、歷史文化及自然生態等主題,每周日開課,通過52周的親子活動緊扣社會議題,將教育回歸真實的生活環境,讓孩子用心感受、用眼觀察、用手實踐,是結合五感的體驗式學習。

他續稱,香港地方密集,各區的社會服務組織與學校互有聯繫,但如果能夠提供一個平台聯繫當區的活動機構,設計主題式的社區體驗課程,同時將學習延展到家庭,協助家長帶動孩子體驗,這樣的社區教育課程將更能發揮優勢與效能。

舉例而言,可以探訪區內長者及有需要的人士,或以為長者解決上斜坡問題作研習,當中的學習範疇便涵蓋了歷史(當區的歷史背景、城市規劃及人口居住情況)、社會學(長者的流動性,了解長者日常需要從何處出發,前往何處?)、建築學(怎樣才能讓長者行走得舒服?)、地圖學及科技(怎樣才能做出一張好的地圖?),甚至語言學(如何和長者良好溝通?)等,透過這類課程,家長可認識到,如何提供時間、空間,讓孩子從興趣出發,真正的自主學習。「學校的學習時間往往有限,家長正可以補足這方面的不足,全力支持孩子的興趣。」

中西區區節網頁:www.playfuldistrict.hk/

撰文:郭珮雯

攝影:程志遠

部分圖片:受訪者提供

編輯:余運慶、黃思恩

美術:梁政敏

您也可能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