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港生活網站並無進行電話推廣活動

魚類解凍不當釋放大量組胺 食安專家警告可致食物中毒

發佈時間: 2019/09/06

香港人愛食魚,即使未能購買新鮮魚,亦可到超市購買急凍魚柳,但原來選購及解凍鯖魚、沙甸魚、吞拿魚等魚類時要小心,若魚類貯存或解凍不當,隨時可致組胺中毒!有食安專家建議,應到信譽良好的商店購買魚類,並將魚類放在雪櫃下格解凍,以減低風險。

症狀與食物敏感相似

香港專業教育學院(柴灣)應用科學系食品科技及安全講師陳子聰表示,魚類貯存或解凍不當,室溫下的細菌會將魚肉所含的組胺酸(Histidine)轉化成組胺(Histamine),進食後可導致組胺中毒(又稱鯖魚中毒)。他解釋,「一般而言,當接觸到致敏源,身體會分泌出組胺 ,並出現紅疹、痕癢的情況;組胺中毒則並非由人體分泌出組胺 ,而是從食物中直接攝取,繼而產生類似過敏的反應,屬食物中毒。」他指出,在已知的食物中,鯖魚、沙甸魚、吞拿魚及鯷魚含有較多的組胺酸,其他魚類風險相對較低。

烹調亦不能分解組胺

據食物安全中心資料顯示,組胺中毒的患者會在數小時內出現口部刺痛燙熱、面紅、出汗、嘔吐、頭痛、頭暈和出疹等反應,症狀與食物敏感相似,通常會在12小時內消退。當組胺一旦在魚肉內形成,即使烹調也不能分解組胺,單憑魚肉的外觀或氣味,亦難以判斷其組胺含量。

雪櫃下格解凍較安全

要預防組胺中毒,陳子聰提醒購買魚類時要留意其冷凍情況,「冷凍可減慢細菌繁殖和活躍程度,降低風險。」同時,要避免將魚放在室溫解凍,「解凍後未有盡快煮食,魚肉會處於危險溫度範圍(攝氏4度至60度),細菌容易滋生。建議放在雪櫃下格,在4度以下慢慢解凍。」此外,他又提醒街市所售賣的魚通常會堆放擺賣,可能存有風險。建議選購鯖魚、沙甸魚、吞拿魚及鯷魚時,可考慮到超市或有信譽的商店購買,以減低風險。

{{hket:inline-image name="01.jpg"}}{{/hket:inline-image}}

撰文:陳樂彤


精選健康知識,盡在 Healthy Life 健康男女
https://fb.com/HealthyLifeExp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