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港生活網站並無進行電話推廣活動

借得好,還得到 要當自己係企業

發佈時間: 2019/09/18

借錢梗要還,還得到先好借!「還得到」與否其實很大程度視乎貸款人每月或還款期的財務狀況、消費模式、理財態度等,不少港人一生堅守「不借」的原則,但要置業,大部分人還不是要向銀行做按揭貸款?可見「避債」——避免負責的概念,可能早在上世紀80至90年代開始已不合時宜。

 

有人會說,置業做按揭供款怎可與私人借貸相提並論?從兩件事情的本質上看,同樣是借貸、負債,私貸與按揭其實沒有甚麼分別。談到銀行按揭,絕大部分銀行用來評估按揭貸款客戶還款能力的供款收入比率(Debt-Servicing Ratio, DSR)頗值得有意借私貸的人參考。

 

DSR是貸款人每月償還債務,包括私貸、按揭等貸款金額的總和,它們佔貸款人每月入息的百分比。DSR普遍介乎50%-60%,比率(%)愈大,代表還款壓力愈大,DSR若高於60%,一般就不能獲銀行批出貸款,例如貸款人月入1.5萬元,而每月卻需要還款1萬元,DSR達66.6%,便很可能不會獲銀行批出貸款。因此,貸款人在未接觸任何金融機構時,宜先自我評估每月財務狀況,尤其是一些恒常的財務責任,例如個人開支、家用等,都需要考慮。

 

當然,有些貸款人會把自己視作一間「企業」,企業「融資」是為了更大的發展,而私人「借貸」也可以真的是為了有更好的發展,無論那是去一次旅行、清還卡數、進修、創業,甚至抵禦減薪裁員潮的寒冬,都可以是個人「更好的發展」。至於借錢投資,哪怕是一些似乎「必賺」的項目,大家都必須審慎,三思再三思。                                                                                                  

 

「借得好 還得到」 二之二

撰文:高 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