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港生活網站並無進行電話推廣活動

30歲女狂吃生米引腹痛 壓力大致患異食症

發佈時間: 2019/10/10

胡亂吃東西可能與精神出現問題有關! 台灣一名女子因為生吃白米而導致腹痛,後來向精神科求醫,證實是患上異食症。有心理學家指出,若持續進食非營養物質,如毛髮、灰塵、甚至糞便等,便可能是有異食症,有機會是因為精神或心理問題所致。

延伸閱讀:16歲男日夜狂打機 失眠焦慮終患精神病

據台灣《自由時報》報道,一名30歲女子因擔起照顧病重長輩的責任,壓力巨大,直至一次她偷吃了一口生米,感到壓力得以釋放,於是常趁家人熟睡時偷吃白米,試過三天吃完一包米。有次她因腹痛送院檢查,發現腸子腫脹,牙齒有嚴重磨損的跡象,其後再看精神科,才發現罹患上「異食症」。醫生指「患者透過稻米香聯想起已故的祖父,是從小養成的味覺記憶,因此每當面臨壓力或挫折,便狂吃生米,紓解壓力。」

異食症成因
註冊心理學家程衞強(Victor)接受《晴報》訪問時解釋,香港比較少出現異食症個案,這個行為可能是因為精神或心理的問題而出現。精神方面,本身患有精神疾患,包括自閉症、精神分裂、智障等等可能會有異食的行為,有些可能是感統出現問題,為了不停尋求刺激或有特殊的癖好,而導致患者進食非營養物。心理方面,有部分強迫症患者會有異食的癖好,認為進食某種食物可以紓緩壓力或不安;此外亦有研究顯示異食症可能跟身上缺乏某種礦物質有關。

診斷標準有四個條件
程衞強表示,要診斷異食症,便必須符合以下四個條件:
1.持續一個月以上進食非營養物:例如毛髮、糞便、手指上的倒刺死皮等等
2.不是其年齡發展水平會發生的行為:嬰兒時期將異物都放進口內的行為,屬於正常發展水平上會做的行為,所以不屬異食症。
3.非文化習俗的行為
4.如果患者同時患有其他精神疾病而導致進食異物,除非已對自身構成威脅,並需要在原有治療上加上異食症治療,否則不會當成異食症

治療方法
一般因精神病、心理症或強迫症而洐生的異食行為,可以透過一般心理治療,如行為治療、認知行為治療等來入手嘗試改變患者的行為。若然是出現感統上的問題,會以取代物去取代患者本身進食的異物。

不過,由於現時有研究指出異食症的病因是人體內缺乏了某種礦物質,因此一般治療的第一步會包括檢查和治療礦物質缺乏症等,比如由缺鐵引起的異食癖可經由飲食中額外的鐵補給治癒。

{{hket:inline-image name="victor_600.jpeg"}}{{/hket:inline-image}}

註冊心理學家程衞強(Victor)

 

撰文:林幸琦

精選健康知識,盡在 Healthy Life 健康男女
https://fb.com/HealthyLifeExp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