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港生活網站並無進行電話推廣活動

港媽設計共融娃娃 培育公民意識

發佈時間: 2019/10/11

小朋友成長需要有正面的榜樣,並認識彼此的差異。港媽麥穎怡(Winnie)3年前因陪囝囝去playgroup,發現市面上的洋娃娃並不能代表社會的多樣性,故發起眾籌,兩年前推出4款多元文化娃娃,培養兒童共融意識。Winnie覺得小朋友透過跟多元娃娃作伴,可以建立共情點,並自小培育公民意識。

在香港成長的Winnie,畢業於港大電子工程系,再負笈英國修讀碩士,並留在當地工作、結婚。她與法希混血兒丈夫Rafael Tselikas居住倫敦,育有一名4歲的兒子Alex,2017年二人成立社會企業One Dear World(親親大同世界),通過眾籌方式籌集了18,000英鎊,生產製作多元文化娃娃及他們的冒險故事書,向孩子展示一個包容而和平的世界。娃娃後來在倫敦的獨立書店、亞馬遜等地發售,並售至英國的小學及幼兒園。

「那時我們讓4款娃娃共用一本電子兒童故事書,娃娃們曾一起在倫敦尋找治療地球先生頭痛的方法,家長可透過故事向孩子灌輸環保觀念,並一同探索世界各地文化。」

她謂自己生活在多元環境,加上跨種族婚姻,故對種族共融的議題有切身的經歷及感受。一開始他們曾參考世界人種、信仰的分布,以及男女比例等,取得數據後,設定最少要有12至16個不同娃娃,才能具代表性。

孩子學懂接納差異

她謂今次眾籌目標是25,000英鎊,望製作6款娃娃。6款娃娃分別是:Claire嘉兒、Daniel丹尼、Emily愛美麗、Fei菲、Saroj莎羅伊和Will威爾,他們分別有焦慮、視障、聽障、自閉等情況,但跟一般小朋友一樣,有他們崇拜的榜樣和個人愛好。

Winnie解釋,創作娃娃的靈感源自她的囝囝Alex,在歲半時一起去playgroup,任教老師介紹到娃娃可以發展小朋友不同能力。「記得當時老師展示了一個黑人娃娃,告訴我們給小朋友娃娃,可以幫助他們社交、表達能力和同理心。」但她後來發現黑人或有其他膚色的娃娃,種類並不多。「但在英國,接觸過不少黑人小孩,他們都很希望擁有一個黑人娃娃,故令我思考到,小朋友會因有洋娃娃,令自己有正面的身份認同,會欣賞自己多一點。」

讀者現時可通過Indiegogo參與網站的眾籌(www.onedearworld.com/dollsforall),活動將於10月底結束。這次眾籌,10%來自新娃娃的收入將會捐贈到相關慈善機構。

撰文︰胡麗珊

圖片︰受訪者提供

編輯︰余運慶

美術︰梁政敏

您也可能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