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港生活網站並無進行電話推廣活動

女嬰突然狂嘔被送急症 體內「小鯨魚」揭致命危機【附醫生解說】

發佈時間: 2019/10/17

若小朋友出現嘔吐、腹痛等症狀,家長絕不可忽視!台灣一名女嬰因嘔吐被送院,檢查後發現有腸套疊的跡象。有兒科專科醫生提醒,腸套疊一般會出現在幼兒身上,症狀與腸胃炎類近。若沒及時治療,嚴重或會致死。建議家長不可輕視小朋友出現腸胃不適的症狀。

延伸閱讀:3個月大女嬰抱抱後慘死 幕後黑手竟然係唔洗手

據台灣傳媒《ETtoday》報道,一名8月大女嬰吐了3次後,被家人帶到急症室。醫生從X光片上看到女嬰腹部出現一個好像「鯨魚」的形狀,從而診斷出腸套疊。該名醫生表示,「小鯨魚」影像其實就是常見的腸套疊形狀,此外還有「甜甜圈」狀,亦可從大腸空氣減少的跡象進行判斷,嚴重或會致大便帶血絲和黏液。

腸套疊的4大症狀
兒科專科醫生李家仁早前接受《晴報》訪問時解釋,腸套疊多起於過濾性病毒感染,致腸淋巴腺腫大,腸道向內阻塞,出現一腸道套進另一段腸道的情況。此症一般會出現在3個月至2歲大的幼兒身上,他提醒家長若子女出現以下症狀,應立即求醫:

  • 腹部陣痛
  • 突發性嘔吐
  • 躺平時會摸到腹部有類似香腸部分突出的感覺,後期又可能因腹脹變得不明顯
  • 大便微爛,嚴重或會排出帶血絲和黏液的大便(暗紅黑加侖果醬樣大便)

由於這個年紀的孩子不太會表達,因此可能只會因疼痛而大哭。另外腸套疊引發的腹部疼痛屬間歇性,不痛時小朋友可能無異樣,容易延誤就醫。如10小時內沒得到診治,可能會出現腸道壞死、導致併發症甚至死亡。李家仁又說,腸套疊發生在大人身上的機會很微,但如腸內有息肉或瘤亦有機會引發。

醫生:有機會復發
李家仁解釋,醫生通常會安排照X光或腹部超音波檢查。若發現有腸套疊,多會使用空氣或液體灌腸法,幫助腸道回復正常。如病人腸道已壞死,則可能需進行緊急手術切腸。

他又提醒大於6個月的嬰兒如接受了輪狀病毒口服疫苗,出現腸套疊副作用的風險較高。建議在6個月大前完成接種,以避免出現副作用。此外,此症復發機會為9%,故家長應持續觀察。

{{hket:inline-image name="DOCTOR.jpg"}}{{/hket:inline-image}}

撰文:林幸琦

精選健康知識,盡在 Healthy Life 健康男女
https://fb.com/HealthyLifeExp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