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港生活網站並無進行電話推廣活動

「情緒病成因複雜 環境因素不可看輕」

發佈時間: 2019/10/19

抑鬱症或焦慮症的成因多而複雜,一般與遺傳、環境因素和腦部結構有關,而環境因素更是誘發情緒病的主要原因,特別當患者面對生活壓力、變化時,無法駕馭所產生的無力感,亦會造就抑鬱症與焦慮症的出現。

精神科專科黎大森醫生表示:「情緒病主要包括抑鬱症和焦慮症兩種,雖然抑鬱和焦慮看似是不同情緒,但若不正視處理,兩者其實可以互相觸發,進一步加劇負面及不開心情緒,嚴重影響生活及健康,故患者應及早求醫,配合心理和藥物治療,以減低病發及惡化風險。」香港人生活節奏急促、工作及學業壓力又大,加上社會磨擦日深,令思想容易變得負面、焦慮,加劇情緒病的出現,據2017年精神健康普查顯示,本港就約有7%人口患有焦慮、抑鬱症狀,問題非常普遍,而且發病年齡更漸趨年輕化,大家應及早正視。

另外,黎大森醫生亦指出,腦部發炎、荷爾蒙分泌失衡亦會增加患病的機會;腦部結構方面,當腦部神經傳遞質,包括血清素(Serotonin)、去甲腎上腺素(Norepinephirine)和多巴胺(Dopamine)分泌失衡,也會導致情緒病出現。

{{hket:inline-image name="tsim1018.jpg"}}{{/hket:inline-image}}

▲抑鬱症發病年齡更漸趨年輕化

焦慮與抑鬱 同步出現並不罕見

情緒病以焦慮症及抑鬱症為主,事實上,這兩大情緒病亦經常相伴出現,黎大森醫生坦言,抑鬱和焦慮甚至可以互相觸發,問題是哪個病徵較為明顯,一般來說,焦慮症先於抑鬱症出現,如果病人未能立即求診,病情惡化,便會迸發抑鬱症。「焦慮症患者往往對每件事都會感到擔憂、害怕,誠惶誠恐度日,令精神飽受折磨,部份患者由於無助感愈來愈強,更會迸發抑鬱症,加劇低落情緒,令患者對生活失去興趣和動力,並持續出現容易疲倦、難以集中精神、胃口改變,難以入睡及長期失眠等情況,大大影響生活,如不及早尋求治療,他們甚或會因感萬念俱灰而有輕生的念頭。」

不過,若患者透過心理和運動治療仍未能控制病情,或程度屬中至重度的病患者,醫生則會因應病人情況安排相應的精神科藥物治療,如一些幫助穩定腦血清素平衡的藥物,先穩定患者情緒再配合認知行為治療,誘導他們逐步釋除負面情緒,增強抗壓能力。

{{hket:inline-image name="dr.PNG"}}{{/hket:inline-image}}

▲精神科專科黎大森醫生

《晴報》啱啱推出嘅《尖端醫療》書刊,除會介紹常見精神問題嘅成因及治療方法外,仲會探討疾病年輕化問題,亦會講解如何管理健康!由即日起至2019年11月4日仲可以去指定7-ELEVEN換購,詳情如下,快啲行動啦!

換購方法:
於即日起至11月4日,只須出示《晴報》印刷版印花(電子版印花亦可接受),即可到指定7-ELEVEN以$18換購,數量有限,換完即止。
換購詳情及指定7-ELEVEN地址:http://bit.ly/2VFzeP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