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港生活網站並無進行電話推廣活動

本港6處珊瑚白化 白臘仔最嚴重

發佈時間: 2019/10/24

全球暖化會加劇珊瑚白化,漁農自然護理署一項研究發現,本港33個主要珊瑚群落地點,6個出現白化,其中白臘仔有57.6%白化面積,幸3個月後逾9成白化珊瑚完全恢復。有生物專家稱,本港珊瑚整體良好,建議制定監察計劃可達至長期監察。

漁護署前年委託浸會大學生物系副系主任邱建文與其團隊,於香港33個主要珊瑚群落,展開為期18個月的研究;有關報告顯示,共6個地點珊瑚出現白化現象,白化面積由5.9%至57.9%。研究人員監察的137個出現白化的珊瑚,3個月後發現當中96.7%完全恢復;至於3.3%死亡的珊瑚群主要是於白臘仔的鹿角珊瑚。

浸大生物系研究員謝揚表示,珊瑚依靠共生藻提供營養生存,如天氣太熱或海水太淡,令其受壓便會釋放共生藻而出現白化;另夏天長剌海膽和核果螺等生物的生長較旺盛,亦會加大生物侵蝕程度,故白臘仔錄得逾5成半的白化面積,相信是該區域核果螺數量多有關。他估計,2017年降雨多令海水鹽度下降,由平時不低於千分之30降至19,相信是珊瑚白化的主因,而人為活動或極端天氣影響亦是其中因素。

邱建文則稱,此次珊瑚白化現象並非嚴重,受影響的珊瑚群落範圍相對細小,除個別地點白化面積較大,整體現象良好,恢復情況亦理想。他建議,政府應設立珊瑚白化月份,更頻密監察水質和珊瑚健康狀況,建立監察計劃;而相關建議獲漁護署接納,計劃明年在主要珊瑚區展開長期監察行動,並考慮完善義務潛水人員發現珊瑚白化通報機制。

記者:胡靜嫻

編輯:黎家榮

美術:鄧建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