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港生活網站並無進行電話推廣活動

行路發電裝置 1萬步可充電智能手環 中大研發 擬1年內商品化

發佈時間: 2019/10/30

行路發電不是夢?中大最近研發出人體動能電力採集系統,可轉化步行時膝部彎曲的動能為電力,行8,000至10,000步就可產生智能手環1日的用電量,適合為低耗量裝置供電。研究團隊擬將技術商品化,進一步減輕重量及提升發電量,應用於登山裝備或衣服,最快1年可完成研究。

中大機械與自動化工程學系系主任廖維新表示,人體動能電力採集系統的原理是以行路時,膝關節彎曲和伸直的動作,配合裝置的曲柄滑塊機構和彎曲樑機構,屈曲用作產電的壓電纖維物料,壓電纖維屈曲時可透過形變機理產生壓電效應,從而將動能轉化成電力。廖教授解釋,壓電纖維較軟身,可做出較大程度的屈曲,故適合作發電裝置。

研究團隊以裝置原型進行測試,以時速2至6.5公里的速度步行,可持續產生1.6毫瓦功率的電力。參與研究的博士生研究員高飛表示,行8,000至10,000步就可產生智能手環1日的用電量。

望進一步減重增發電量

廖教授指出,電力採集裝置為其他電子產品供電時,需外接電路或安裝電容裝置,是未來研究方向之一,考慮到便利性,或會採用無綫充電系統。

裝置原型成本約800元,僅重307克,十分輕便,固定在用家的小腿及大腿,測試員步行時消耗的能量幾乎與無佩戴裝置一樣,即裝置不會明顯造成額外負擔,亦無安全風險,識行路便可使用。

研究團隊計劃將裝置商品化,用於登山及遠足產品,如設計出輕便的人體動能發電衣物,緊急時為電子產品充電及發出求救訊號,將繼續研究減輕重量及提升發電量。裝置由今年初開始研發,成果已在國際著名學術期刊公布,正申請專利,最快1年後可商品化。

記者︰李卓成

編輯:梁偉澄

美術:熊偉然

攝影:冼偉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