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港生活網站並無進行電話推廣活動

【絕代商驕】70歲羅浩楷患頑疾駝背頸歪慘遭白眼 因一事得救 綠葉背景勁到估唔到

發佈時間: 2019/11/08

近日TVB正在午夜重播《絕代商驕》,當中飾演出賣商家許紹雄的老千就是羅浩楷。入行近半世紀,70歲的羅浩楷一直盡心盡力,捱到五癆七傷,心臟、腰部、頸部、眼睛都出現問題,當中以骨椎病最纏身,曾因此病受盡他人白眼,如今甚至要被迫息影退隱。

{{hket:inline-image name="23.jpg"}}{{/hket:inline-image}}

(TVB電視截圖)

才子頓染頑疾頸耷腰歪爬地行 慘遭白眼尊嚴盡失 

羅浩楷生於小康之家,21歲加入國泰電影公司第1期訓練班,同學有劉江,後來獲導演引薦加入TVB。入行以來,羅浩楷拍攝超過百部劇集,以配角為主。不少人記得他曾經拿著前度區靄玲的內褲向傳媒講述他們的私事,以致二人反面。

{{hket:inline-image name="20.jpg"}}{{/hket:inline-image}}

(TVB電視截圖)

{{hket:inline-image name="16.jpg"}}{{/hket:inline-image}}

(TVB電視截圖)

{{hket:inline-image name="12.jpg"}}{{/hket:inline-image}}

(TVB電視截圖)

{{hket:inline-image name="22.jpg"}}{{/hket:inline-image}}

(TVB電視截圖)

{{hket:inline-image name="11.jpg"}}{{/hket:inline-image}}

(TVB電視截圖)

不過,很少人知道原來他是多個範疇的高手:第1,扮嘢高手,羅浩楷與盧海鵬、廖偉雄擅長於《歡樂今宵》表演模仿如呂奇及林子祥等。第2,音樂高手,羅浩楷自學吉他、鋼琴、電子琴,任職業琴手20多年,精通樂理,而且曾拜師許佩、張雲、林祥園老師,是音樂歌唱導師,也是樂隊領班,曾任TVB歌唱比賽評判。第3,投資高手,羅浩楷曾投資經營多間酒廊,還自學投資,雖然試過輸百萬,但憑其眼光追回80幾萬,做了股票分析員,曾入手2個物業。

{{hket:inline-image name="14.jpg"}}{{/hket:inline-image}}

(TVB電視截圖)

{{hket:inline-image name="19.jpg"}}{{/hket:inline-image}}

(TVB電視截圖)

{{hket:inline-image name="17.jpg"}}{{/hket:inline-image}}

(TVB電視截圖)

可惜,才子身體狀況一直不太好,2004年拍攝《皆大歡喜》時羅浩楷突然心痛,隨即送入深切治療部留醫,發現大動脈塞得很嚴重,要做手術安裝支架,休養9日。直到2016年某日,羅浩楷一覺醒來於毫無先兆下無法站直,腰骨都無法挺直,最嚴重變成90度駝背,出入需以輪椅代步,失去自理能力,他接受傳媒訪問坦言大受打擊:「坐輪椅好辛苦,返唔到工,條腰彎到喺地上爬住行,基本生存條件都冇。」

當時羅浩楷靠老婆協助起居生活,遍尋名醫,確診是骨椎病─椎間盤突出,吳太解釋:「係累積番嚟。」經過治療與按摩,羅浩楷慢慢能企直,但頸椎卻因長期受壓而彎曲,易失平衡,不時氣喘,需戴頸箍支撐。面對頑疾,羅浩楷亦飽受精神困擾,他曾於傳媒訪問中透露:「患病期間坐的士出入都慘遭白眼…」,故外出時會以手遮臉。幸好患難見真情,羅太一直在身邊貼身照顧,不離不棄!

{{hket:inline-image name="15.jpg"}}{{/hket:inline-image}}

(TVB電視截圖)

{{hket:inline-image name="21.jpg"}}{{/hket:inline-image}}

(微博截圖)

{{hket:inline-image name="18.jpg"}}{{/hket:inline-image}}

(邵音音facebook)

馬蹄露成救命恩人 靠投資有法為生

不過受到病患影響,羅浩楷漸減少幕前工作,2017年離開TVB結束賓主關係。被迫息影後,羅浩楷因無法工作,多留在家靠投資及買賣維持生活,還與圈中好友大談股票經。直至上年,羅浩楷不需再戴頸箍,惟不能久站,他接受傳媒訪問多謝馬蹄露介紹的過百萬(交通費及醫療費)另類療法,表示被大陸女醫師用類似針炙,但插得深,以及用電的方式醫治,令病情大大好轉。近日羅浩楷雙眼又出問題,開始難對焦、出現重影,但他內裡仍有戲癮,希望終有日能痊癒復出。

{{hket:inline-image name="13.jpg"}}{{/hket:inline-image}}

(馬蹄露facebook)

 

 

 

撰文:張芷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