誤當「雞眼」治理 腳底疣愈生愈多

發佈時間: 2019/11/21

誤當「雞眼」治理 腳底疣愈生愈多

踏入秋天,行山季節來臨,但走得多,腳板和腳趾常會生「雞眼」或厚繭,走路壓到就會痛,舉步維艱。不少人會自行處理甚至剪掉,反導致發炎。另有很多人分不清「雞眼」和腳底疣,但後者具傳染性,若沒根治好,會愈生愈多,恐影響步姿及正常生活。

皮膚專科醫生林嘉雯解釋,雞眼和腳底繭都很常見,性質相近,兩者都不會傳染,兩者分別在外觀上,當醫生將雞眼切開,會發現中間呈半透明狀態,像一隻雞的眼睛;而腳底繭通常只是一片狀的厚皮,面積相對較大,中間不會有一點。

常穿高跟鞋 易生雞眼

位置方面,雞眼多數出現在手指、腳趾之間,或腳面,腳板位置,而厚繭則可生長在手腳任何時常受壓的地方,視乎大細、深度和位置,都可因為承受壓力而引起腫痛。

兩者成因一樣,都是因為腳部皮膚和鞋子摩擦引起。當皮膚感受到壓力,基於自我保護機制,皮膚會增生,保護皮膚底下的組織。生雞眼和厚繭,與生活習慣有關,走路多、跑步和運動多、時常穿高跟鞋、尖頭鞋和較緊的鞋、走路姿勢不正確,都會容易生雞眼和厚繭;而腳型不正常(包括扁平足)和年紀愈大,亦較容易生雞眼和厚繭。

不少人混淆雞眼和腳底疣,但後者具傳染性,容易愈生愈多。腳底疣由感染人類乳突病毒引起,其生長位置未必在受壓位置。外觀上,厚皮中會有些黑點,表面較不平滑,亦時常會在周邊有多於一粒疣。如在泳池、戶外、健身室等公眾場所赤腳,都有機會感染病毒。輕微的疣可以腐蝕性藥水處理,嚴重的則要醫生處理。

疣病毒引起 具傳染性

有些人會自行剪掉雞眼,但林醫生認為創傷性太大,且有機會引致細菌感染和發炎。如果想紓緩不適,可使用腐蝕性藥水,例如含有水楊酸的雞眼貼,同樣可治理較輕微的腳底疣;又或以「物理性」的方法,先用暖水浸腳5分鐘,再用市面上買到的磨皮石摩擦患處。不過,林醫生不建議將皮磨到太薄,因為有機會令皮膚再產生反應及增生。

腳底疣及嚴重的雞眼,都要找醫生治理,尤其是疣,因為有傳染性,不想問題擴大或傳染他人,要及早就醫。常見的治療方法包括冷凍治療,以液態氮令凍傷的皮膚連同疣一起脫落,但有機會進行幾次才有效。另外也有機會用電灼燒患處、激光治療以及手術切割。

編輯︰林子豐

美術︰熊偉然

欄名: Healthy Lif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