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滾湯」較寒涼 小心愈飲愈虛

發佈時間: 2019/11/22

「滾湯」較寒涼 小心愈飲愈虛

俗語有云︰「飯前喝口湯,不用開藥方;飯後喝口湯,消食保健康。」飲湯對健康好,但中醫提醒大家飲湯也需注意烹調方法,這會影響湯水的性質,例如滾湯,不要以為好溫和,其實通常都較寒涼,體質虛寒的會愈飲愈虛。想飲得啱,睇睇中醫師點講。

好多家庭都鍾意滾湯,貪其烹調時間短(約半小時搞掂),方便快捷。但註冊中醫師吳盈盈提醒體質虛寒的人尤其是陽虛、氣虛則不適宜飲。這些人特質包括體質弱、容易疲勞、怕凍、面色偏白、消化功能較差。由於滾湯接觸火熱的時間較短,一般偏寒涼,如果經常飲會損耗體內的陽與氣,令身體更加虛弱。建議虛寒人士少飲為妙。相反,實熱體質例如舌質鮮紅、易口渴、便秘等,就比較適合飲滾湯。

一般正常體質人士,吳醫師建議一星期飲滾湯1至2次已足夠,最好放片薑、少少食油,這可減少其寒涼性質。

「煲湯」平和

以前有句說話︰「煲三燉四」,意思是煲湯3小時,燉湯4小時。吳醫師指現代營養學認為湯不宜煲太耐,因營養會流失,所以她建議煲1.5至2小時便足夠。

相比滾湯和燉湯,煲湯性質較平和,大部分人都可飲,只要選擇適合自己身體需要的食材、藥材便可。例如健脾胃可煲清補涼湯,想補氣血可選用巴戟、杜仲、當歸、大棗等補氣血藥材。建議可一星期飲2至4次。

「燉湯」溫燥

燉湯的做法是將食材、藥材放在燉盅內隔水蒸燉約4小時,由於接觸火熱較長,所以性質偏溫燥。此外,燉湯多具溫補、滋陰功效的藥材,如果經常熱氣如口苦舌乾、咽喉乾痛、流鼻血、大便乾結、尿黃等;又或者濕重,感到疲倦乏力、胃口欠佳、水腫等,都不宜飲用,否則會加重情況。燉湯適合身體較虛弱,經常不夠精神,手腳冰凍,女士來月經的流量少、血色淡,都可飲燉湯補補身。

編輯:林子豐

美術:熊偉然

欄名: Healthy Lif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