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港生活網站並無進行電話推廣活動

馬浚偉 顧美華 痛過喊過以後

發佈時間: 2019/11/29

20年前,馬浚偉因面對母親癌病離世而患上抑鬱症和驚恐症;多年後,他從情緒的低谷中走出來,把他跟媽媽的故事創作成為舞台劇和電影,更邀請了好戲之人顧美華飾演媽媽。馬浚偉坦言︰「如果觀眾看完,想喊就喊,把心中的鬱結釋懷,然後帶着溫暖的笑容走人生路。」

在電影《生前約死後》裏,家偉(馬浚偉飾)六歲的時候,母親阿梅(顧美華飾)被確診患上鼻咽癌。阿梅跟癌魔搏鬥多年,最終病逝。家偉對於母親的離世,深感愧疚,患上了抑鬱症和驚恐症。在情緒病的折磨下,家偉作出了影響他一生的決定。

九年的緣份之約

1984年,馬浚偉在戲院觀賞《似水流年》,覺得顧美華跟他媽媽很相似,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直到九年前,他主持電視節目《大廚出馬》,邀請了顧美華做嘉賓。「後來,我約她飲早茶,跟她說想把我媽媽抗癌的歷程拍成電影,當是自己的紀念也好,或是送給媽媽的一份禮物。」顧美華覺得他跟馬浚偉很投契︰「他告訴我她媽媽的病,和他一直的情緒狀況。那時候是2010年,因2009年我家裏也有一些親人離世,那感覺好像大家認識了很久,便成就了這件事。」

馬浚偉最初計劃把故事拍成電影,但創作的過程已是一大關口。「我寫了又停,真的寫不下去,因為有些經歷,我不敢再觸及,一想起那些事情,寫了兩隻字,眼淚已經掉在鍵盤上,控制不了自己。到了2015年,我編劇和演出舞台劇《偶然•徐志摩》,給了自己很大的信心,便把它先寫成舞台劇。」

但對於顧美華來說,說好的電影卻變成了舞台劇,一下子難倒了她。她坦言︰「我很喜歡那劇本,但我對舞台劇完全陌生,而且我這把年紀,不想衰,我衰又會連累他。我糾纏了一陣子,便推卻他。」馬浚偉回憶當時的情景︰「她留了一段文字給我,我心頭一震,立即用電話狂留了四大段口訊給她,重點內容是︰『這個戲,無論是舞台劇或是電影,如果不是你演出,我是不會執行的。』」就是這樣,馬浚偉成功打動了顧美華的心,答允演出舞台劇,然後再完成了電影版。

從自疚中走出來

馬浚偉的經歷勾起顧美華的共鳴,她曾經先後在一年半的時間裏,經歷妹妹自殺、父親和母親相繼離世,她分享當中的體會︰「那傷痛是跟着我一生,有時候,我不知怎麼,會突然想起我離世的家人,就哭了起來。我很多時候,會用電影中的一句對白︰『想喊就喊,覺得痛就痛。』我會讓自己哭。但事情已經發生,沒法改變,也無法補救。我最傷痛的是妹妹離世,但是,人很渺小,很多時很無力,那並非我能夠改變的事情。我反而會想,如果我當日這樣跟媽媽說,她是否會開心一些?當日她叫我做甚麼,我答應她,又是否會好一些呢?我到今日還有這類自責,但會逐漸減輕那種自責的程度和內疚。」

馬浚偉把他想母親對他說的話,透過對白表達出來,成為撫慰他心靈的力量。「我知道在地上,不能夠再聽到她說這些話。唐君毅先生寫的哲學書幫了我很多,改變了我的生命。他的《人生之體驗》,其中說死亡,大意是︰『親人的離開沒有任何哲理可以安慰你,這是你生命裏必須承受的痛,從此之後,你會對自己充滿無限的疚心,你總會覺得對失去的親人做得不夠好。』別去探究自己曾經有幾多事情做得不夠,因為這會令你走進一個思想的迷谷裏,你倒不如回想,你令她笑過多少次還好呢!」

馬浚偉表示,在傷痛中走出來,令他更懂得珍惜仍然存活在身邊的人。

撰文︰張靛瞳

攝影︰林良明

編輯:黃卉彤

美術:顏玉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