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港生活網站並無進行電話推廣活動

【家居衛生】「掃地機械人」易揚塵恐增肺病風險 用10分鐘室內懸浮物激增6倍【附4大建議】

發佈時間: 2019/11/29

都市人生活愈來愈忙碌,故「懶人神器」掃地機械人近年大行其道,惟台灣有研究發現使用掃地機械人及吸塵機容易令塵埃揚起,其中使用掃地機械人導致室內空氣污染物質增加約6倍,微細懸浮粒子(PM2.5)增加2倍,恐增加染上肺部疾病風險。有專家建議使用吸塵器具時,不要讓長者或小孩等逗留在家中或吸塵的地方,並在打掃後90分鐘才回來。

「台灣室內環境品質學會」早前進行一項有關室內環境品質健康危害因子的研究,並於昨日(28日)公布研究結果。研究在一間15坪(約534呎)、窗戶緊閉、不開冷氣風扇的實驗室進行,為模擬嬰兒及學童呼吸道高度,在離地45及75厘米處測試空氣品質,同時檢測微細懸浮粒子(PM2.5)數值。

吸塵10分鐘 揚塵濃度增6倍

研究發現當掃地機械人運作約10分鐘後,揚塵濃度總粒徑微粒最高可達無人類活動影響的背景值6倍,PM2.5濃度至少是背景值2倍;至於使用引擎馬力更大吸塵機時,揚塵揚塵情況更顯著,後方氣旋所造成微粒總粒徑揚塵度,更高達13倍。

負責研究的輔仁大學醫院公共衛生學系副院長林瑜雯指出,以當地PM2.5標準而言,使用掃地機器人打掃期間,室內空間PM2.5濃度值至少高達70微克,已達至「紅色警戒」級別。 

林瑜雯又指,打掃時可揚塵PM10與PM2.5等不同大小的塵粒,有機會被吸入肺部,恐增加患肺部疾病風險,也可能增加孩童呼吸道發炎、過敏、氣喘風險。耳鼻喉專科醫生黃德彰接受《晴報》訪問時也曾表示,PM2.5是指直徑2.5微米或以下的粒子,由於粒子過於細小,可以經由肺部進入循環系統,已證實有不同的疾病與PM2.5有關,包括肺病、肺癌、哮喘、支氣管炎,甚至心臟病。

根據實驗室測試結果顯示,不論使用掃地機器人或吸塵機,使用至少約90分鐘後塵粒才漸穩定沉降,故林瑜雯建議使用時不要讓其他家族成員留在家中,特別是長者或小孩及易敏感人士,至少在打掃後90分鐘才回家,至於使用時則可注意以下4點

1. 日間家中無人時才開啟打掃機械人

2. 戴口罩、開啟空氣清淨機、打開窗戶

3. 掃地前用拖把或濕抹布擦拭地面,讓灰塵不再飄起

4. 吸塵器使用者避免站在出氣口後方

撰文:黃志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