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港生活網站並無進行電話推廣活動

【冬日暖笠笠】慎防身體4個部位受寒惹病 中醫教你輕鬆由外暖到內

發佈時間: 2019/12/03

「百病起於寒」,天文台預測本周日最低氣溫會跌至12度,要避免生病,當然要做足保暖措施。註冊中醫師岑凱韻提醒大家要為頭部、頸背部、腹部和足部作重點保暖,不能受寒,免得觸發各種寒病。除了多添衣物外,她亦會建議熱敷等幾個針對易受寒部位的禦寒措施。

延伸閱讀:本周氣溫料最低13C 3層洋蔥式穿衣法夠保暖

岑醫師接受《晴報》訪問時解釋,從中醫角度看,頭部、頸背部是人體正氣最集中的地方,當中有不少氣血相對旺盛的穴位,如百會、大椎穴,如缺乏適當保暖亦是最易散失正氣之處。此外要留意,腹部、足部不是身體氣血行走最旺盛的部位,而其中亦分布了不少較易受到寒濕等邪氣入侵的穴位,如中脘、神闕(肚臍)、關元、三陰交、太溪等。

  • 頭部

中醫理論指「頭是諸陽之會」,即人的陽氣都集中在此處,若久處寒冷環境、頭部長期被冷風吹、洗頭後水未乾便吹風等,令風寒濕等邪氣容易入侵身體,便會影響氣血運行可以頭痛頭暈。在衣著方面,天冷外出時可帶備帽子,轉季氣溫轉冷之時應避免將頭髮剪得過短。

  • 頸背部

頸背部也是全身身陽氣流走之處,特別是大椎穴,即低頭時頸椎最突出之處,較易露出受寒。若風寒等邪氣從頸背部入侵身體,或會影響氣血運行引起感冒或各種痛症。岑醫師提醒天冷時可圍上頸巾,衣服盡量覆蓋頸背部,即使在夏天,也不太建議長期打赤膊或穿著露背衣服出入空調環境。

  • 腹部

腹部的陽氣相對來說不及背部旺盛,故此處較易受寒氣之類的外邪入侵。邪氣從腹部而入會損傷脾胃的氣血,可引起腹痛、泄瀉、女性痛經等症狀,建議衣著避免露出肚腹。

  • 足部 (膝部以下, 尤其腳踝之處)

人體四肢包括足部距離軀幹較遠,所以膝以下,尤其腳踝之處正氣相對不太旺盛,較易受風寒濕等邪氣入侵。當邪氣從下肢而入,除了可引起膝痛等痛症之外,亦會損傷或阻礙下腹部包括子宮的氣血,或引起腹痛、女性痛經等症狀。衣著方面,天冷時應盡量穿著長褲,避免短裙短褲或露出腳踝。

中醫醒你由外暖到內3大貼士

1.熱敷
頸背、腹部及膝部皆可使用暖包進行熱敷,能溫通氣血,促進陽氣通行。但要注意暖包溫度,建議將暖包裹上毛巾避免燙傷皮膚,可特別熱敷以下穴位:

  • 大椎: 第七頸椎棘突下凹陷中(即低頭時頸椎最突出之處)
  • 中脘: 胸骨劍突與肚臍連線的中點
  • 神闕: 肚臍處
  • 關元: 肚臍下3寸(4隻手指位)

2.浸腳
足踝足底部可進行浸腳,以暖水浸過腳眼,水溫不燙腳,預備毛巾在旁,浸至水溫不暖時即時將雙腳抺乾,以免寒濕入內。

3.熱飲
黑糖薑棗茶
做法: 生薑3片,黑糖2-3茶匙,紅棗3-4粒
紅棗去核,與生薑,加300-400ml水中火煮滾後再加入黑糖,煮3-4分鐘,放暖飲用
建議於中午12點前飲用以減低上火機會

以上方法僅供參考,要了解自己體質,建議先諮詢專業註冊中醫師。

{{hket:inline-image name="dr.jpg"}}{{/hket:inline-image}}

註冊中醫師岑凱韻

撰文:林幸琦

精選健康知識,盡在 Healthy Life 健康男女
https://fb.com/HealthyLifeExp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