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港生活網站並無進行電話推廣活動

膝蓋彎曲隱隱作痛 3組鍛鍊防治退化性膝關節炎

發佈時間: 2019/12/06

退化性膝關節疼痛是現代社會常見的疾病,難治難癒,容易復發,極為影響生活質素。有些老年人患膝蓋疼痛多年,不能走長路,平時上、下台階疼痛,夜間還常常痛醒,是老年人的頭號疾病。

退化性膝關節炎的早期徵兆?

退化性膝關節炎又稱增生性膝關節炎、膝關節骨性關節炎等,早期症狀以紅腫熱痛為主,尤其彎曲和打直膝蓋時,膝蓋會隱隱作痛;早晨時膝蓋覺得僵硬,活動後疼痛紓緩;大腿彎曲時,膝蓋會有異聲作響,日久會使關節變形。

成因是甚麼?

退化性膝關節炎病因分為原發性和繼發性。原發性是不知道甚麼時候、甚麼原因,造成逐漸的疼痛。隨着身體機能退化,膝關節日久磨損,以及保護膝關節的肌肉力量減弱,關節液分泌減少,關節腔軟骨變薄,使膝關節的勞損性疼痛發炎。繼發性是膝關節有過外傷史,如遺留韌帶、半月板損傷,或由於內分泌紊亂、內環境紊亂造成骨質疏鬆退化。

如何防治?

黃帝內經曰:「七八肝氣衰,筋不能動,天癸竭,精少,腎臟衰,形體皆極。」故中醫學認為本病機病因是本虛標實,肝藏血、主筋;腎藏精、主骨,肝腎虧虛,精血不足,則筋骨失養,腠理空虛,易感風寒之邪而為痺症。治療以活血通絡、補益肝腎為原則,主要以內服中藥及針灸推拿為主。

現代醫學認為,早期的骨關節炎是與軟骨磨損有關,主要以藥物、物理治療為主,目的是緩解疼痛、保護軟骨、延緩病情發展。晚期的退行性關節炎,軟骨磨損嚴重,疼痛日劇,行動困難,這時候軟骨很難再生,保守治療難以治癒,只能做手術。可是,手術置換人工膝關節始終有風險或有年限,大約能用20年左右,適合晚期及年紀較大的患者。

中醫學提倡的「未病先治」理念,疾病發病都是有跡可循。只要及早發現膝關節問題,提前採取行動,能極大減低患膝關節疾病的機會。

有甚麼鍛鍊能防治退行性膝關節炎?

繃腿鍛鍊

適合肌肉較弱人士,以鍛鍊股四頭肌為主,可選擇繃腿鍛鍊作為過渡訓練。

{{hket:inline-image name="1.jpg"}}{{/hket:inline-image}}

屈伸坐在牀上,用力將髕骨(膝蓋)伸直,腳尖向頭側勾,同時大腿緊貼牀面,此時會感受大腿前側、小腿前外側和臀部肌肉用力。保持用力5秒後放鬆,休息5秒後重複以上動作,連續完成3組,每天1至2次。

直腿抬高

此動作以鍛鍊股四頭肌力量為主,適用一般的膝關節疾病防治,尤其股四頭肌力量不足引起的關節疼痛。

{{hket:inline-image name="2.jpg"}}{{/hket:inline-image}}

{{hket:inline-image name="3.jpg"}}{{/hket:inline-image}}

{{hket:inline-image name="4.jpg"}}{{/hket:inline-image}}

此方法仰臥、坐着進行均可。首先平躺在牀上,左腿彎曲撐牀,抬高右腿30至45度,保持膝蓋伸直、勾住腳尖的姿勢10秒,緩緩放下,重複10次後交換雙腿鍛鍊。雙腿各進行10次鍛鍊為1組,連續做5組,每天1次。

提示:這個鍛鍊的重點是感受腿部肌肉用力。第一次鍛鍊時,以感受肌肉用力為主,不要急於求成,應循序漸進地增加次數達到標準。直腿抬高運動後,腿部肌肉會有酸脹感,此時堅持每天鍛練。

靜蹲鍛鍊

此動作主要是鍛鍊大腿肌群和臀大肌為主,股四頭肌是保護膝關節的重要肌肉,對膝關節的穩定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首先背靠牆,雙腳分開,寬度同肩,逐漸向前移離牆30至40cm,此時身體出現下蹲的姿勢,小腿與地面垂直,大腿和小腿間夾角大約在100至110度之間。

{{hket:inline-image name="5.jpg"}}{{/hket:inline-image}}

{{hket:inline-image name="6.jpg"}}{{/hket:inline-image}}

提示:角度愈小對膝關節的壓力就會愈小;角度愈大需要的力量也就愈大,如有不適請減小下蹲角度。

以上資料只供參考,如有問題,請向註冊中醫師查詢。

{{hket:inline-image name="002.jpeg"}}{{/hket:inline-image}}

註冊中醫師廖德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