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港生活網站並無進行電話推廣活動

【點揀羽絨】鵝絨暖過鴨絨1分鐘實測揭曉 揀羽絨4大要訣教你「摸、聞、試」

發佈時間: 2019/12/11

近日氣溫明顯轉冷,新界多個地區甚至低至10°C以下,不少市民已出動羽絨等保暖衣物。不過不同材質的羽絨有不同保暖效果,大家選購時要留意羽絨成分、絨毛比例等多種因素。一般而言鵝絨較鴨絨保暖,曾有媒體實測2種材質羽絨的保暖差距,發現短短1分鐘內保溫效果已可相差0.7°C。

1. 鵝絨較佳

羽絨材料大多來自鴨或鵝背部的羽毛,坊間常有「鵝絨較鴨絨暖」的說法。台灣《三立新聞》曾進行實測,男主持穿上2件款式相近、分別以鴨絨和鵝絨製成的羽絨外套,1分鐘後比較穿衣前後的體溫差距。結果顯示,男主持穿着鵝絨羽絨1分鐘後,體溫由22.7°C升至25.5°C,上升2.7°C;反觀鴨絨,男主持的體溫則由22.7°C上升至24.7°C,僅上升2°C,升幅較鵝絨少0.7°C,指鵝絨較鴨絨暖的說法有根據。

穿鵝絨

1分鐘後體溫變化:上升2.7°C

穿鴨絨

1分鐘後體溫變化:上升2°C

2. 留意絨毛和羽毛比例

羽絨一般含有絨毛(Down)和羽毛(Feather),絨毛是不含毛桿的羽毛;羽毛則是帶羽梗的片狀羽毛。如標籤上標明「80/20」,即羽絨內含80%絨毛、20%羽毛,一般絨毛成分愈高,保暖效果愈明顯。不過「100%絨毛」並不代表最保暖,因沒羽毛支撐起羽絨,蓬鬆度有限,保留暖空氣的效果較差,故「80/20」或「90/10」的比例較為理想。

3. 蓬鬆度最關鍵

購買羽絨時也要注意蓬鬆度(FP),即羽絨所膨脹的體積,也是國際上量度羽絨保暖程度的重要指標。簡單而言,蓬鬆度愈高,保暖功能愈好,市面上羽絨的蓬鬆度一般由400至1,000不等,1,000蓬鬆度已屬「頂級」,適合在雪地活動時穿着。

在台灣從事羽絨業的公關黃曉萍曾指出,因鵝絨的絨朵較大,蓬鬆性較高,不需要填充大量絨毛,又輕盈且可達到保暖效果;相反鴨絨絨朵較細小,蓬鬆度較低,要填滿空間的話就需要大量絨毛,導致衣服重量大增,因此鵝絨較鴨絨的保暖和輕盈度略勝一籌。

4. 「摸、聞、試」最實際

消委會也提醒大家,選購羽絨時要留意以下幾個重點:

1. 手感

用手觸摸羽絨衣,憑手感判斷內藏的物料是羽毛或絨毛較多。若感覺有硬的羽毛梗,即羽毛含量較高;絨毛含量相對較低,保暖性較差。

2. 聞羽絨味

選購時聞一聞羽絨有否異味,因絨毛來自家禽鳥類,若未徹底清潔和消毒,便容易藏有細菌,不衛生之餘也可能產生異味。

3. 留意外層用料造工

羽絨最忌潮濕,因濕水後保暖性會大為降低。所以羽絨外層多採用高密度編織以防羽絨「走脫」,車縫位置防水的羽絨售價一般較高。相反部分平價羽絨車縫做工過於粗疏、甩線,令絨毛隨穿着及洗濯移動,長時間後絨毛會集中在衣服下方,以致變得難以保暖。

4. 親身試穿

不同品牌的羽絨有不同的袖長、肩膊闊度、腰身及長度等,要親身試穿,感受羽絨衣的保暖性和產生「暖意」的速度,才能找到適合自己的羽絨。

撰文︰劉紀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