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港生活網站並無進行電話推廣活動

攝影師訪尋廢墟 探索背後故事 8年走過300處 以照片為舊物發聲

發佈時間: 2019/12/13

城市發展急速,許多舊建築不是遭推倒重建,便是淪為雜草叢生的廢墟。有攝影師8年來探究近300個本地廢墟,透過鏡頭紀錄荒廢村莊、舊式唐樓及詭秘古屋等一磚一瓦,拍下被人遺忘的無人之境,利用一幀幀照片為舊建築保育發聲。

Sing Chan本身從事平面設計,8年前他到西貢行山,發現西貢荒廢的黃竹洋村雖然人去樓空,舊屋卻留下村民昔日生活面貌,吸引他走上探索廢墟之路。由新界廢墟古屋村校,至市區唐樓、舊戲院及墓地,都是他鏡頭下的「獵物」。「我除了拍下廢墟遺下的舊物,還會找資料,了解其歷史及故事。」Sing憶述,曾到元朗古老大宅拍攝,看到大屋設計中西合璧,翻查資料後才知道已逝屋主是曾在海外生活的商人,衣錦還鄉時在大宅留下西洋味。

靠遺下物件 追溯建築物事迹

對Sing而言,在廢墟內的一張海報、一幀舊照片,也是將廢墟故事抽絲剝繭的綫索。「我到過舊唐樓單位,看到遺下照片所印年份,估計屋主是由單人遷入,之後結婚生仔,仔女長大後再遷出。」屋內留下的舊物件,足以追溯屋主半生事迹。

Sing眼見本港不少舊建築物不是重建便是荒廢,慨嘆許多廢墟未被好好利用及保育。他舉例,銀礦灣有百年歷史的石礦場,反映本港早年採礦業發展蓬勃面貌,但政府沒妥善保育、修繕以開放給市民參觀。「電影《奪寶奇兵》中,石礦場隧道四通八達,其實香港也有這類礦洞。」他曾與民間或環保團體合作,透過提供照片公開內籠實貌,向政府爭取保育具價值的舊遺址。

數年前有發展商申請將黃竹洋村一帶改建為低密度住宅,Sing及朋友前往拍攝,發現上址有果子狸、赤麂及小狸貓等珍貴物種,於是發相給環團,向政府反映保育的聲音。幾經波折,發展商最終擱置發展申請。「我們不能說做了甚麼大事,令這片大自然寶庫保留下來,但至少令其他人關注件事,而非任由人造成破壞。」

廢墟拍攝有個潛規則,就是不公開地點,Sing近年有所感悟。「若是具保育意義,多些人知道反而有助支持舊建築保留下來。」他未來打算籌辦攝影班,讓更多人了解廢墟攝影的技巧及意義。

部分結構殘破 多人同行照應

部分人將廢墟攝影與探險探秘畫上等號,甚至聯想到「會否危險」或「撞鬼」。Sing坦言,廢墟大多位於郊外村落、古宅或危樓,部分建築結構殘破剝落,的確有危險。「我試過在廢屋行木樓梯時,因只能承受一人重量,我和朋友只能小心翼翼逐個走上去。」故他拍攝時多與3、4名友人同行,以便互相照應。

至於有否遇過靈異事件,他笑說個人出發點是想了解廢墟故事,以影像紀錄歷史舊貌,出發點正面,不抱任何靈探懸念。「即使是夜晚拍攝,我都未曾聽過怪聲、見過怪影,只要心態正確,沒有甚麼值得恐懼。」

編輯︰梁偉澄

美術︰鄧建威

記者︰翟秀娟

攝影︰冼偉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