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港生活網站並無進行電話推廣活動

社工轉行做顧問 6招教中小企開源 市道差企業求變 申請資助拓商機

發佈時間: 2020/01/03

零售市道轉差,中小企面臨經營困局。從事企業顧問的王曉霞(Dorothy)曾任社工20載,昔日主責為非牟利機構「撲水」,申請資助自負盈虧,一年多前離開社福界從商,把專長變事業,協助有意升級轉型的企業申請政府及商界資助。她說自去年6月反修例風波,因銷售跌而求助的中小企急增。即使坊間資助眾多,礙於手續繁複,嚇怕不少企業。Dorothy綜合經驗,總結6大成功要點,教企業增加獲批成功率。

社工的專長本應是輔導或關懷弱勢,然而在政府一筆過撥款政策下,不少社福機構因資源緊絀,得以自負盈虧方式營運,前綫社工需不斷找尋可行的資助計劃,令服務得以維持。從事社工廿年的Dorothy正是這樣變成NGO的「撲水專家」,摸通申請各項資助的辦法。幾年前,她留意到不少做生意的朋友,在申請資助時都會諮詢她的意見,讓她意會到這項專長深具價值,開始萌生創業念頭。

前景不明 藥石亂投

近月社會動盪,營商環境嚴峻,近月Dorothy的公司接獲不少中小企求助,銷售行業是重災區,查詢資助申請的個案對比半年前有倍數增長,「約見一些企業吃飯,會感覺到求助的感覺大了;亦有些老闆突然多了很多想法,原因對局勢迷惘,沒有方向,甚麼都去試。」面對這類客戶,她的工作是協助他們了解業務需要及經營狀況,為其配對一些適合申請的資助計劃,協助撰寫申請書、整理文件及過程中繁複的電郵往來。

目前坊間有不少資助項目協助中小企拓商機,Dorothy舉例,生產力促進局的「BUD專項基金」適合有意擴展市場到內地或東盟國家的企業、創科署的「科技券」能助企業把業務數碼化、工貿署的「中小企業巿場推廣基金」則可資助企業做市場推廣等。過往礙於文件及手續繁複,中小企寧可花時間找生意;惟近月經營困局,愈來愈多企業願意嘗試申請。

釐清規則 增成功率

不過,即使肯花時間處理申請,亦不一定獲批,「許多資助計劃都有其要求,不少申請失敗的個案顯示,是未能在計劃書中表達出如何符合相關要求。」她指企業失敗主因,很多時是對申請規則缺乏了解,「我們很建議客戶去聽簡介會,釐清申請規則和主題,並可從問答環節獲得啟發,從別人提問聽到一些自己從沒考慮的事。」

此外,申請人也可從評審委員會的組成看出端倪,「評審的背景、說過的話,或多或少反映他們的想法,再者可比對歷屆獲批撥款的項目,從而了解評審取態,優化計劃書字眼,增加成功率。」她總合經驗歸納出6項貼士,直言按此方法處理客人申請,成功率達八成半。

跳出社福界轉行從商,換了一條起跑綫,但她依然無忘初心。她說以前覺得做社工才可以幫人,這個想法局限了自己,其實生做意一樣可以。現時她的工作,除了幫助中小企開源尋找合適資助,並會協助企業成立慈善機構及社企,連結商界和社福界,樂見將來社會有更多可持續發展的「商社共生」項目。

記者:周藹文

美術:陳超雄

攝影:冼偉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