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港生活網站並無進行電話推廣活動

「心臟病發手術後三年仍屬高風險 延長用藥降心血管死亡風險21%」

發佈時間: 2020/03/12

相信不少人都知道,一旦出現俗稱「心臟病發」的急性冠狀動脈綜合症(ACS),必須緊急或盡早接受「通波仔」手術,但原來並非一了百了,患者仍有一定復發風險;早年,醫學界已開始為手術後的患者處方雙抗血小板藥物,以預防心血管再次栓塞,但原來其後3年,每5人中,仍然有1人出現綜合心血管事件!因此,近年國際指引建議,病情較嚴重及復發風險高的患者可考慮延長服藥,有助進一步降低心血管死亡風險接近21%;最新指引亦建議,同時患糖尿病的ACS患者可考慮延長服藥最多3年。

不少港人都缺乏運動、吸煙、長期吸入二手煙、飲食習慣不佳、有三高問題(糖尿病、高血壓、高膽固醇)、超重、壓力過大,以及家族有心血管病史,原來通通是冠心病的風險因素。62歲的歐先生本身有輕微高膽固醇,又三餐外食,今年9月突感胸口劇痛和全身冒冷汗,入院檢查後發現3條血管均有堵塞,要馬上通波仔及置入支架!

年輕冠心病發率年升一成

ACS屬冠心病,亦是導致心臟發病死亡的元兇之一。嚴重ACS患者的冠狀動脈內壁變窄,加上其中積聚的粥樣斑塊表面破裂,以致血塊在斑塊表面積累,以致血管堵塞,更可能脫落並堵塞其他血管,嚴重可致猝死。在2017年,便有6138人死於心臟病,是常見致命疾病中位列第三。

另外,千萬不要以為ACS與年輕人無關,2000年至2009年間,因冠心病發入住公立醫院的15至24歲患者人次,顯著上升10.7%。

{{hket:inline-image name="heartdisease0113b.jpg"}}{{/hket:inline-image}}

▲年輕患者一樣可以「中招」,切勿掉以輕心。

治療分秒必爭  雙抗血小板藥物減低復發風險

心臟科專科陳良貴醫生表示,患者即使「通波仔」,放置傳統裸金屬支架撐開血管,其後有10%至30%復發風險,採用新型藥性金屬支架亦有5%復發風險。現時,ACS患者需持續接受雙抗血小板藥物至少12個月,以減低再次形成血栓。

近年,越來越多研究顯示,心肌梗塞患者即使完成1年雙抗血小板藥物療程,雖然在該年內沒有出現任何不良狀況,但隨後數年仍屬高風險,換句話說,患者術後數年必須持續監察心血管狀況,以策安全。因此,醫學界積極研究降低復發風險的方法,結果發現,針對病情較嚴重及復發風險較高的患者,如出血風險低,延長服藥時間能降低16%的綜合心血管事件和再次心肌梗塞風險,以及降中風風險25%。

{{hket:inline-image name="heartdisease0113a.jpg"}}{{/hket:inline-image}}

▲圖左起:急性冠狀動脈綜合症患者歐先生、關心您的心主席梅卓能先生、心臟科專科陳良貴醫生。陳醫生表示,患者應遵從醫生指示用藥,配合良好的生活習慣,以長遠降低復發風險。

最新國際指引 糖尿患者應考慮延長服藥最多3

正因如此,有關指引於2019年亦有所更新,歐洲心臟學會(ESC)的最新治療指引建議,同時患有糖尿病的急性冠狀動脈綜合症患者,如沒有嚴重出血併發症、出血風險低、且對雙抗血小板藥物耐受性良好,應可考慮延長共3年藥物治療。屬於高風險的慢性冠狀動脈綜合症患者若被評估出血風險低,ESC指引亦建議可考慮接受雙抗血小板藥物治療作長遠預防。

陳良貴醫生強調,對於曾患心肌梗塞人士而言,最為關鍵的是如何減低復發風險,否則心臟肌肉多次缺血,有可能導致心臟衰竭等嚴重問題,死亡風險亦更高。「藥物治療固然重要,患者亦應保持良好生活習慣如均衡飲食和運動,有助心血管健康,患者亦應向醫生了解自己是否適合延長用藥。」

註:慢性冠狀動脈綜合症定義有六大類,如通波仔一年後患者、穩定性冠心病患者等。

 

本欄目由阿斯利康(香港)支持

HK-3259 17/02/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