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港生活網站並無進行電話推廣活動

新年食太多易飽滯?中醫推介簡易飲茶+穴位消滯法【內附食譜及消滯穴位】

發佈時間: 2020/01/24

農曆新年期間,常四出拜年,餐餐食得豐盛,一不小心就吃過頭,食得飽滯了!今次《晴報》邀請到註冊中醫師林惠賢為讀者推介簡易的飲茶消滯法及穴位消滯法,教大家「急救」,輕鬆消滯!

飲品消滯法:

林醫師指,不同類型的茶葉都有消滯功效,例如黑茶、紅茶、綠茶,可以消食化積,去油膩,清腸道。現代研究指茶葉含有茶鹼和茶單寧,分別可以促進腸胃消化,能舒緩飽滯感,亦可調控身體熱量的消耗,更有抗氧化作用,非常適合需要控制熱量吸收以及愛美人士飲用!不過,她提醒不同體質人士,適合的消滯茶種都有所不同:

普洱茶:較適合腸胃偏弱、偏寒人士

  • 此類人容易怕凍,不耐受生冷飲食,容易腹瀉
  • 普洱茶性質偏溫,可以消滯之餘,溫暖脾胃,提高脾胃運化功能。

綠茶:較適合脾胃壯實、偏熱人士

  • 此類人平時常有口氣,口苦,大便較乾
  • 綠茶性質偏涼,有助促進腸胃消化,降脂減肥;沒經過發酵的綠茶內含較多天然兒茶素,有助抗氧化!

山楂麥芽水

新年多會進食大量肉類及澱粉質食物,可將山楂及麥芽加入茶水同焗飲用,紓緩消滯。

材料:

山楂10-15克

麥芽10-15克

做法:

將以上材料放入杯中,以滾水沖泡,加蓋焗20分鐘即可飲用。

註:此茶孕婦及哺乳中的人慎用。

穴位消滯法

林醫師指,如有食得過飽的感覺,可以按壓天樞、中脘、足三里這3個穴位,幫助紓緩食滯引起的肚脹不適。

1. 天樞 

  • 位置:腹中部,肚臍旁邊兩寸(3 橫指)。
  • 天樞屬足陽明胃經,有升清降濁、消積化滯功能,刺激此穴,可以助身體將食物精華吸收、運到身體所需部分,並將消化後剩餘的廢物分隔,助大腸排便。
  • 便秘時,亦可長按此穴,並多飲暖水,助大腸有力排便。 

{{hket:inline-image name="1.jpeg"}}{{/hket:inline-image}}

2. 中脘 

  • 位置:身正前方臍上正中 4 寸,可先尋找胸骨下方劍突位,與肚臍連線的中點便是中脘。
  • 中脘正位於胃部,近端直接治療胃病,有和胃降逆的功能。
  • 中脘穴除了可化食積,對現代常見的胃炎、胃酸倒流、腸易激綜合症,甚至肝病等皆有顯著紓緩作用,臨床非常常用。

{{hket:inline-image name="2.jpeg"}}{{/hket:inline-image}}

3. 足三里

  • 位置:以髕骨外側凹陷處(外膝眼)下三寸(4 橫指),脛骨外一寸(1 橫指)
  • 針灸學有句很出名的句子謂:「肚腹三里留」,幾乎所有消化系統疾病、腹部症狀都可以取足三里穴作補瀉。足三里有和胃降逆、化濕導滯及補氣血的作用,故食後積滯,表現為胃脹胃痛、噁心欲嘔、喉中痰飲增加時非常適用,尤其適合消化力較弱的老人或小童使用。

{{hket:inline-image name="LAM_600.jpg"}}{{/hket:inline-image}}

註冊中醫師林惠賢

Facebook專頁

撰文: 賴天兒

精選健康知識,盡在 Healthy Life 健康男女

https://fb.com/HealthyLifeExp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