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少權
潘少權

米蘭#達文西#最後晚餐#秘密情人

發佈時間: 2020/02/14

米蘭#達文西#最後晚餐#秘密情人

到意大利米蘭,專程去the Convent of Santa Maria delle Grazie看達文西的名作《The Last Supper》(最後晚餐)。

那只是米蘭市郊一座小教堂,若不是有這幅名畫,相信根本沒有人會造訪。這幅畫畫在教堂側的食堂裏,於1943年遭到飛機轟炸,食堂被毀,但《最後晚餐》所在的那面牆卻逃過一劫,可說是奇迹。

在達文西之前,大部分歐洲畫家都是畫《聖經》人物或和宗教有關的內容。達文西看人看事都不一樣,他想知道一個人在哭、在笑的時候是甚麼模樣,身體內部又是甚麼樣子,他會解剖屍體,這在當時極不尋常。

他又會用新的眼光去觀察事物,思考鳥兒怎樣飛起來,從而認真地研究製造一隻人工飛行器。他又是畫家,其《蒙娜麗莎》相信是全世界最多人認識的作品。

《最後晚餐》這壁畫因作家Dan Brown暢銷小說《The Da Vinci Code》(達文西密碼)虛構耶穌有秘密情人Mary Magdalene並生下兒子,其後裔更延至今天被追殺而鬧得火熱,並燃起全球對這幅名畫的興趣而加入「朝聖」之旅。電影中還以動畫把畫成男身的Mary Magdalene移到耶穌身旁,看起來像是倚在耶穌肩上。這種穿鑿附會的手法卻得到熱烈追捧,令電影全球熱賣。

去看此畫時,書剛出版,電影仍沒開拍,純是興趣。當時有互聯網,卻不知道可以提早訂票,去到才發現當日可出售的門票已賣完,即使在排後補門票的人已過百人,看來要白走一趟了。

正在失望和自責之間,不知從哪裏冒出幾個日本人來,走來問我們是否需要門票。原來他們剛好有朋友臨時不到,多了五張入場券,我和姐姐剛好五人,而且入場時間是45分鐘之後。場館細,毫不起眼,但一踏進場館,整個房間鋪天蓋地就是這幅高4.6米、寬8.8米的《最後晚餐》,十分震撼。畫作具透視感,在房間走動,畫作感覺自然延伸,像真實世界一樣。

原先是失望和自責,卻在圓滿和驚喜中作結。日常何嘗不是,不要問,生活會給你答案。

(本欄逢周一、三、五刊登)

撰文: 潘少權 喜旅遊 穿梭南北東西 愛讀書 探索中外古今
欄名: 天地#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