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港生活網站並無進行電話推廣活動

「社會動盪港人累積不安情緒 腸易激綜合症 個案急升」

發佈時間: 2020/02/25

反修例風波持續逾半年時間,至今仍未平息,社會撕裂及不安氣氛對不少港人,尤其是年輕人的精神健康造成負面影響,連帶由壓力或焦慮引發的腸易激綜合症(Irritable Bowel Syndrome)個案亦大增。腸胃肝臟科專科何佳鈿醫生直言,當患者受到壓力或情緒困擾時,主導大腸運作的自主神經就會因為太過緊張而導致腸道蠕動異常,引發肚瀉、便秘、腹痛等腸易激綜合症不適症狀,並會造成惡性循環,對患者身心做成極不良的影響。

病發或與壓力有關

腸易激綜合症是香港常見的腸胃功能失調疾病,何醫生指出,患者由於腸道痛覺神經較為敏感,故比一般人更容易感到痛楚,而且會因腸胃功能失調而引發連串腸胃不適的症狀,包括腹部絞痛、腹脹、肚瀉、便秘等,症狀更會持續反覆發生,甚至可維持3個月以上,影響工作及社交。事實上,腸易激綜合症是一個身心疾病,心理因素更會令症狀持續,甚至惡化。「大腸是一個與大腦相連的自主神經器官,當患者遇上壓力,壓力就會影響患者神經功能,進而激化腸道活動,觸發症狀或令其惡化,好像近大半年,不少港人為社會事件感到不安、焦慮,激發腸易激綜合症的出現。要知道,情緒與腸易激綜合症可以相互影響,若焦慮情況持續沒改善,對生活、工作和社交也帶來負面的影響,患者甚至會因此而加劇病情,形成惡性循環,故問題絕對不能忽視。」

透過飲食、藥物雙管齊下改善病情

何醫生坦言,腸易激綜合症症狀與普通腸胃問題相類似,一般人未必分辨得到,故症狀持續並反覆出現時,應盡早求醫,對症下藥。一般而言,醫生主要透過臨床問症,並按情況為患者安排詳細的腸胃檢查,以排除患其他嚴重疾病的可能。當確診患上腸易激綜合症,治療通常以紓緩不適症狀為主,調節飲食是方法之一,病人應以小吃多餐為原則,避免進食會引致腸胃不適的食物,如咖啡飲品、辛辣食品及奶類製品,並減小進食高發酵性碳水化合物如蘋果、洋蔥、西瓜、豆類、奶及乳酪等含果糖、乳糖及糖醇的食物,以免食物經消化後發酵並產生大量氣體,加劇便秘、腹瀉及腹脹絞痛等問題。

此外,醫生也會根據患者的症狀來處方適合的藥物。「腸易激綜合症可分為腹瀉型、便秘型及混合型三大類型。對於腹瀉型的病人,醫生一般會處方止瀉藥、解痙藥及益生菌,幫助減輕腹脹及紓緩痛楚;至於便秘的病人,可透過纖維補充劑和通便藥,促進排便。 另外,有需要時醫生也會處方抗焦慮藥、抗仰鬱藥等,以紓緩壓力症狀。」

▲大腸是一個與大腦相連的自主神經器官,當患者遇上壓力,壓力就會影響患者神經功能,進而激化腸道活動,觸發症狀或令其惡化。

▲腸胃肝臟科專科何佳鈿醫生

(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