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港生活網站並無進行電話推廣活動

「頸椎病可致失禁 長者手腳急劇退化響警號」

發佈時間: 2020/02/26

隨著年齡增長,筋骨退化正常不過?但若衰退比預期中快,可能是患上脊髓型頸椎病的警號,嚴重可致四肢癱瘓、大小便失禁等,影響晚年的生活質素。有骨科醫生表示,大多數患者確診時已達中期或後期,對神經線造成不可逆轉的永久損害,建議大眾多留意家中長者,若在數個月內手腳明顯不靈活,應及早求醫,以免情況繼續惡化。

長者手腳不靈活不一定是正常的退化現象,若衰退來得特別急速,應盡快求醫檢查。

可曾聽過老人家說,地面變得越來越「柔軟」,行路不穩?原來是因為部分長者雙腿僵硬,腳部虛浮難站穩,再留意一下,他們的雙手亦變得笨拙和麻痺,連用筷子也有困難,需用勺子進食;如身體在半年內急劇退化,他們很可能是患上「脊髓型頸椎病」。頸椎退化會使神經線管道收窄,壓迫神經線,主神經受損可引致大腦與四肢之間,訊息無法正確傳遞,令四肢麻痺、僵硬和虛弱,患者變得雙手笨拙,步履不穩。

55歲起開始要注意

骨科專科趙榮發醫生表示,脊髓型頸椎病最常見於60至80歲長者,但其實早在55歲起便有機會患上。數據顯示,因手腳麻痺而到急症室求診的個案中,有不少是因為頸椎退化,「若坐車因突然剎車弄傷頸部,或失足撞到後腦等,都有機會令頸椎壓著的神經線進一步受傷。」臨床上亦有20多歲的年輕患者,多數因頸椎軟骨有退化性病變,或由創傷造成;亦有人天生頸椎較窄而提早引致頸椎主神經受壓受損。

人人都會老,頸椎退化令頸椎神經線管道收窄,無可避免,嚴重的可影響主神經系統,致使機能衰退,生活質素下降。但趙醫生指出,在身體情況許可下,手術有助長者阻止病況惡化,也可改善病情。若突然失去生活機能,甚至失禁,將嚴重影響長者生、心理;而越早接受治療,身體病情康復的效果越佳。

愈早做手術 康復愈好

趙醫生表示,手術通常分「前路」或「後路」為頸椎減壓,「前路」在頸椎氣管旁開刀,避開食道、氣管、和主血管,到達頸椎骨前;「後路」則在背部中間開刀,只需將兩旁肌肉撥開至頸椎骨後,一般而言,若只局部影響一、兩節脊椎,或問題主要在頸椎骨前部,壓著神經線,會選擇前路手術;若影響範圍大,或頸椎後部問題較多,會選擇後路;有些情況下,可能前後皆需動刀。

 趙醫生坦言,及早進行手術有助康復,曾有位60多歲的患者,本來活動自如,突然在半年內手腳麻痺、無力,影響走路。檢查後,發現數節頸椎神經受壓,他接受了「後路」手術放鬆被壓住的神經線,並持續進行物理治療鍛煉頸椎和手腳肌肉,活動能力近乎完全復原,「頸部郁動時,有機會令頸椎進一步受刺激和壓傷主神經,令患者病情加劇惡化,由原本活動自如,至忽然要坐輪椅。」

適當運動減慢退化

趙醫生指出,除了年齡增長令頸椎退化,工作和日常生活習慣亦有影響。從事體力勞動工作的人士頸椎經常用力,增加頸椎受壓而退化的機會,「適當進行運動,和注意姿勢,均可減慢或舒緩頸椎退化。」

他又提醒,以上症狀可與其他病症相似,如細菌感染引發的骨髓炎、癌細胞轉移至頸椎使神經線受壓、糖尿病影響神經系統而令手腳麻痺等,故患者有任何懷疑,應盡早求醫,對症下藥。

骨科專科醫生趙榮發醫生

(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