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港生活網站並無進行電話推廣活動

分享愛的力量 寄養讀障子19年 爸爸︰早已是一家人

發佈時間: 2020/03/04

當年以為只寄養十天八天,殊不知一過就是19年,陳先生和太太視快將19歲的Michael有如親兒子,年幼經歷家庭問題、患上讀寫障礙,他的成長並不容易,慶幸得到寄養父母的照顧,找到自我的價值。而因為寄養不同的孩子,令傳統愛體罰的爸爸對親子教養有了全新的領會。

「他一早起來便做這盤蛋糕了。」Michael從焗爐內純熟地捧出一盤香噴噴的朱古力牛油小蛋糕,蛋糕表面灑上糖霜,既專業又好味。他正在香港專業教育學院修讀西式廚藝,自小愛與寄養媽媽陳太逛街市,烹飪一直是他的專長,現在如願以償,可以製作不同的美食,他終於找到自我價值,沉默的臉上擋不住喜悅的笑容。

當年陳太因為兩個女兒長大了,於是參與寄養家庭服務,收留當時才11個月大的Michael,機構說生母患病在醫院,只照顧十天八天就會離開,殊不知10天又10天,一住便19年,渡過了成長的重要階段。

讀寫障礙 默書2分

Michael外表沉靜乖巧,沒有一般男孩子的好動頑皮,只是讀書成績一直未如理想。退休前在政府紀律部隊工作的陳先生,花了不少時間教導他,「明明默書已溫習得不錯了,結果還是得兩分。」為了讓他更專心溫習,陳先生帶他去附近的會所溫習,他卻時刻都嚷着要去洗手間。評估下來,方知道他有讀寫障礙。

先天的障礙令Michael對文字感到無力,名次總是由尾數上,陳先生夫婦沒有指責他,反而支持他追尋興趣。逛百貨公司,別人買玩具車他要求買玩具煮食鑊仔,加入一堆波子當餸菜炒,5年級時已懂得炒蛋了。為免真火危險,陳太特意買一部電磁爐給他,「從此他就煮玉子燒、豬仔骨。」以前從不去圖書館,現在他會借烹飪書看,找對了學習動機,動力就來了。

爸媽稱呼 家族同遊

一次暑假參加皮革製作的興趣班後,Michael開始製作皮革鎖匙套、小提包送給寄養爸爸,一針一綫穿梭於厚實的皮革上,那份耐心,是學習難得的專注力。過年時蘭花擺設、家中的各式小盆栽,都是他一手弄出來。去年,中學文憑試成績只考得兩分,Michael報讀大專的西式廚藝,學習西式餐飲,最後關頭獲取錄需要立即繳交留位費,來不及向政府申請款項,陳先生大方為他繳交了萬多元的留位學費。

寄養家庭一般只稱「叔叔、姨姨」,但自懂事以來已住在一起,Michael一早已稱他們為「爸爸」、「媽媽」。自己的兩名女兒各自成家,一整家族多年來到泰國、日本遊玩,都帶他同行。Michael知道生母仍健在,他很清楚教養自己的爸媽同樣偉大,有寄養家庭的栽培,令他在成長中找到真我的價值。

陳先生:學懂親子之道

20年來參與寄養服務,照顧過大約10名兒童,令陳先生對親子教養有了全新的看法。退休前任職政府紀律部隊的他坦言,兩名親生女兒自幼都是用「籐條」教養的,「95分就打5籐、90分就打10籐」,務求達到100分。退休後才認識讀寫障礙,他才明白孩子各有不同,「體罰再也不可以,就用其他方法啦!希望他比自己好。」

放手讓兒子尋找自己,陳先生發現了更多比成績更好的東西,「他好多時煮東西給我們吃」兩年前陳太腦部造手術,他大清早起床到街市買山斑魚熬湯給媽媽,然後才上學。

現時香港的寄養服務由社會福利署中央寄養服務課、統籌由11個非牟利社福機構接收的寄養個案。個案分一般寄養服務及緊急寄養服務兩種。香港基督教服務處協助有志成為寄養的家庭進行配對和跟進工作。寄養家庭有津貼及獎金,提供兒童的生活開支例如學費、玩具、衣食及日常用品開支。

現時香港大約有900個寄養家庭,而等候寄養的服務約300名,望有心人加入寄養服務行列。

電話︰2492 6088

網址︰www.hkcs.org/tc/services/fcs

撰文︰馮淑嫻(lydia.shfung@gmail.com)

攝影︰林良明

編輯︰余運慶

美術︰梁政敏

您也可能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