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港生活網站並無進行電話推廣活動

「晚期EGFR肺癌藥物選擇:一線用第三代標靶藥療效較佳」

發佈時間: 2020/03/18

由過去至今,晚期EGFR突變型肺癌治療上出現不少「選擇迷思」。十多年前,當標靶藥物面世時,大家開始爭議應先用化療,抑或從開始便用標靶藥物?有一部分人認為既然化療非無效,便待化療無效才轉用EGFR標靶藥。數年後,不同研究均顯示於一線治療使用EGFR標靶藥物可控制晚期肺癌、成效更佳,標靶藥物便「登上」一線治療之位。

第三代EGFR標靶藥物 用於一線治療療效較第一代理想

以香港常見的EGFR肺癌為例,標靶藥物發展迅速,目前已發展至第三代。臨床腫瘤科專科陳少康醫生指:「歷史又一次重演,醫學界和患者的討論,轉而討論一線治療應用第一代或第三代標靶藥?」第一代EGFR標靶藥物的出現的確為肺癌患者帶來治療希望,但由於它在針對突變EGFR受體的同時,正常的受體亦受影響,所以會出現皮疹、皮膚乾燥、肚瀉等副作用。而且第一代標靶藥物的治療機制屬「可逆轉(reversible)」,即藥物未必能長期緊扣EGFR受體,有可能在約一年後因出現T790M基因突變而致失效。第二代藥物雖屬不可逆轉(irreversible),但副作用較多,而且最終也有機會逃不過T790M基因突變致抗藥,因此使用時限制頗多。

「第三代標靶藥物的特別之處,是能夠緊扣和針對出現突變的EGFR受體,而正常受體則不受干擾,因此第三代標靶藥物所引起的副作用較輕微和能達致更持久藥效。更重要的是,第三代藥物亦可針對T790M基因突變,可望破解藥物因抗藥性而最終失效的困局。」陳少康醫生說。

最新數據:第三代EGFR標靶藥物用於一線 存活期較長

癌症治療的終極目標是延長患者壽命。陳少康醫生引述一項在《新英倫醫學雜誌》刊載的研究結果,第三代藥物用於一線治療的無惡化存活期中位數達約19個月,較第一代長約9個月,進步明顯。

「至於整體存活期中位數,在同一研究中,第一線用第三代標靶藥的存活期中位數達38.6個月;第一代藥則只有31.8個月,相差約6.8個月。在降低死亡風險的成效方面,研究顯示第三代藥物可降低死亡率約20%。」陳少康醫生補充。

患者:第三代標靶藥物見效快 穿越血腦屏障

今年40多歲Kenny(化名),本身並非煙民,確診肺癌時已擴散至腦膜,出現意識模糊、進食和行動困難等症狀,甚至連親友也沒法辨認。治療開始時,他一直使用第一代標靶藥和化療,但病情一直苦無進展,病情惡化至要插喉餵食營養奶,後來更失去意識。

後來,第三代標靶藥物面世,即成為其病情的轉捩點。患者隨即轉用,服用後三至四星期已清醒、可自行進食,副作用輕微,半年間先後進行兩次造影檢查,腦部腫瘤縮小,病情穩定,可謂判若兩人。

{{hket:inline-image name="0H2A3607_final.jpg"}}{{/hket:inline-image}}

▲陳少康醫生指,不少肺癌確診時已屆晚期,醫生會考慮患者病情、存活數據、療效、副作用、腦部滲透率和藥物成本等,與患者商討最適切的治療方案,並不能一概而論。他又提醒患者,各種治療均有不同成效、副作用和風險。如有疑問,請向主診醫護人員查詢。

[Supported by AstraZeneca]

HK-3370   9/3/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