怕特定聲音 一聽難工作 或患恐音症

發佈時間: 2020/04/01

怕特定聲音 一聽難工作 或患恐音症

世界充斥不同聲音,每人對聲音亦有不同反應。有精神科專科醫生表示,如害怕聽到某些聲音而不敢外出、不能工作等,可能患有恐音症,若日常生活受影響便應求醫;有心理學家亦建議,如發現對某些聲音反應過激,應及早尋求專業人士協助。

香港精神健康促進會主席及精神科專科醫生陳仲謀表示,恐音症屬恐懼症的一種,它歸納於情緒病中焦慮症的範疇,較少人單純患上該病,該病成因未明,可能與遺傳因素有關;或病人將某種聲音與不好的經歷聯想在一起,致日後聽到該聲音時便產生不安或恐懼的情緒。

全邁進心理服務中心註冊臨床心理學家彭學海博士指出,倘對聲音出現過度反應,致影響社交及生活,可分為厭聲及恐音症,前者只是討厭某些聲音,「在考試當中聽到別人用力寫字的聲音,雖不喜歡但仍能留在試場完成考試」;後者是強烈討厭,厭惡及恐懼會令患者不能繼續當下的事情,影響日常社交甚至正常生活。

他表示,患者在生理方面都會有心跳加速、起雞皮或毛髮豎起等情況,倘發現個人對某些聲音反應過敏,更影響日常生活便應求醫。

循序漸進聽討厭聲音 令患者適應

治療方面,陳醫生稱其一為循序漸進壓力遞減法,先以較細音量播出患者討厭的聲音,之後慢慢增加音量直到患者能正常適應,一周1次,每次1至2小時,大多8至10次才完成。另一為氾濫式治療,強制將患者留在房中,大聲播放其討厭的聲音約1至2小時,讓患者面對,「通常約2至3次可康復,但較少採用。」

記者:胡靜嫻

編輯:林子豐

美術:熊偉然

欄名: Healthy Lif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