驚得好

發佈時間: 2020/04/02

驚得好

人面對危險事識得驚是好。因為驚是人一種自衞本能,推動人採取適當的行動去解決驚的來源。例如︰新冠病毒感染的人數上升,感到驚慌,於是不外遊、少出街、戴口罩、勤洗手——這是驚得好。不識得驚,可能會繼續外遊、逛街、聚餐吹水,結果可能會累己累人。

不過,過分驚,驚到有得震,無得瞓,日日擔驚受怕,就有可能患上情緒焦慮的問題。焦慮和驚有些不同:驚是危險事情正在發生或發生之後的本能;相反,焦慮是危險事情發生之前的反應。

焦慮與人的腦部過度活躍的聯想有關。例如,人未中招就已經驚到茶飯不思、坐立不安、精神繃緊,日日擔心下一個會輪到自己,而且更想像自己假若確診,要入醫院,不但連累家人受感染,自己更可能病倒在醫院,身上插滿喉管……想得太多,想得太遠,日驚夜驚,變成焦慮。

若要驚得好,必須在驚之中尋找安心之所。以下是一些小貼士︰一、每天找時間讓心靈回歸安靜,如︰靜坐呼吸、聽輕音樂;二、每天尋找微小賞心之事,如︰鳥語、花香、晴天、雨露;三、記下當天值得感恩的事,如︰朋友一個問候短訊、街坊遠處的招呼;四、數算你現在擁有的東西,如︰家人、健康、居所。

希望大家驚得好,驚得安心!

(本欄逢周四刊登)

撰文: 潘惠玲 香港心理學會臨床心理學組臨床心理學家
欄名: 心晴百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