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少權
潘少權

巴菲特兒子#40個機會#替人種樹

發佈時間: 2020/04/03

巴菲特兒子#40個機會#替人種樹

做得巴菲特的兒子,直是未出娘胎已中了六合彩,如巴菲特所說「Ovarian Lottery」,承認他們享有人生優勢。許多有錢人為確保後人能一代又一代的享有財富,而瘋狂繼續搵錢。他雖理解,卻不認同。若那些人還擺出一副「如果我做得到,你為何不行」的自以為是態度,真的令人討厭。

他希望得幸運之神眷顧的子女,能夠更有抱負。畢竟他們受益於先人,所謂前人種樹,後人乘涼,他想子女享受好處時,也應該替別人種樹。

幸好他的子女們都不是伸手牌,而且各有成就。這裏說的成就不是他們賺了多少錢、成為甚麼企業的大總裁,而是他們既發展自己的志趣,還可以此去幫助別人。他的長子Howard是個農夫,是真正的農夫,他坐上拖拉機、除草機、收割機時,感到自己和它們融為一體。

一直以來,耕作是可預測的,播種收割的循環令他有成功感,但非常消耗心力的農活,日復日,年復年。機緣下,他聽到一個人的一番話,改變了他。耕作確是一個不斷重複的循環︰買種子、播種、施肥、收成,然後從頭來過。但每個農夫這輩子只有40次完成耕作循環的機會,在變幻莫測的大自然中照料它們,然後祈求有好結果。

農夫給農務追着跑,工作永遠做不完,時間永遠不夠。但這人提醒他耕作是有盡頭的,只有40次機會。經過仔細思考,Howard覺得40次機會實在不多,而他已失去了很多。於是他試着改良耕作方法,聽取別人的意見,從錯誤中學習……之後受惠於父母,可以成立自己的基金會,去幫助全球數以百萬計的農民。

Howard和自己的兒子小Howard(巴菲特的孫兒)一起寫的《40 Chances: Finding Hope in a Hungry World》,既是自己的回憶錄,也提醒世人,一生大約只有40次機會,但我們當中已失去很多機會,應該從過去每一次機會/播種中學習成長。(本欄逢周一、三、五刊登)

撰文: 潘少權 喜旅遊 穿梭南北東西 愛讀書 探索中外古今
欄名: 天地#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