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港生活網站並無進行電話推廣活動

【新冠肺炎】長期在家情緒差 醫生警告勿當小事【附常見焦慮症狀】

發佈時間: 2020/04/23

新冠肺炎自年初爆發至今3個月,各項保持社交距離措施下,不少人長期在家,情緒難免抑鬱,且易與家人有爭執。中文大學醫院公共衞生醫學專科醫生蔡曉陽指出,長期抑鬱會影響身心健康,而近期有較多病人情緒受疫情困擾,認為他們「值得讚,行出呢一步幫自己」,呼籲市民切勿認為「少少事搵人求助好似好渣」。

蔡曉陽指出,疫情之下,前景充滿未知數,有焦慮、緊張、不開心等感受亦屬正常,加上不少人至今仍相當緊張家中防疫物資的儲備數量,部分人「冇口罩就冇安全感」。蔡表示,本港疫情已有緩和,若精神狀態仍然維持緊張,甚至持續有失眠等情況,可能反映已患上焦慮症,應盡早求醫。她警告,若長期維持負面情緒,身體的壓力荷爾蒙上升,會導致失眠及血壓高;身體差,自然繼續不開心,再導致抑鬱,故「真係要搵人幫手,拉返出嚟。」

註冊臨床心理學家陳雅文提醒,家人之間對疫情緊張情況有不同,要保持溝通,但若意見不合,應「停一停,隔一段時間再傾」,同時要清晰表達需要,減少誤會,例如以「幫手隔日煮飯」,而非只說「做多啲家務」。

長久變抑鬱 要搵人幫手拉出嚟

長期在家,作息與疫情前可能亦有不同。蔡醫生指出,大部分港人睡眠習慣不佳,但若在床輾轉反側不能入睡、時常醒來又不能再入睡,即屬於失眠。她稱,睡眠讓身體可休息放鬆,若長期睡眠質素不佳,身體無法自我修補,免疫系統亦會受影響,特別小朋友發育亦會受影響。

陳雅文指出,若不能入睡,不應留在床上「為瞓覺焦慮」,可考慮做輕鬆伸展活動,例如拉筋等,勿玩手機影再影響睡眠,待放鬆後再嘗試入睡;亦不必強求睡9小時,維持正常則可。

兩人均提醒,市民可透過電話或視像通話與朋友保持聯絡,甚至「網上聚餐」。蔡醫生亦提到,只要保持個人衞生習慣,戴口罩及不碰眼口鼻,可選少人聚集的地點或時段外出。

疫情下常見焦慮症狀:
●連續兩星期出現寑食難安、肌肉難放鬆
●經常擔心口罩是否足夠,不停「點數」
●外出後回家要由頭到腳消毒,否則便緊張、擔心

 

撰文:李卓謙

責任編輯:梁偉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