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港生活網站並無進行電話推廣活動

靜觀練習穩定軍心 情緒被勞「疫」感焦慮應求醫

發佈時間: 2020/04/24

因應疫情發展,不少人需要在家工作,學生亦要停課,但長時間留在家,情緒難免受影響。中大醫院指出,目前本港疫情已見和緩,若情緒仍受疫情影響持續緊張,或已屬焦慮先兆,建議市民勿輕視,有需要時應求醫。另部分疫情消息易令人傷感,專家建議減少閱讀及嘗試靜觀練習,避免胡思亂想。

中文大學醫院公共衞生醫學專科醫生蔡曉陽指出,疫情之下,前景充滿未知數,市民出現焦慮、緊張、不開心等感受亦屬正常,但本地疫情已見緩和,若精神狀態仍維持緊張,例如經常留意防疫物資儲備,甚至「無口罩就無安全感」,就要多加注意。她又稱,若長期維持負面情緒,身體的壓力荷爾蒙上升,會導致失眠及血壓高;身體差,自然繼續不開心,形成惡性循環。

夜不能眠可拉筋 勿玩手機

長期在家,作息與疫情前或有不同。蔡提醒,若長期睡眠質素不佳,身體無法自我修補,免疫系統亦會受影響。註冊臨床心理學家陳雅文稱,若不能入睡,不應留在床上,可考慮做輕鬆伸展活動,如拉筋等,但勿玩手機,應待放鬆後再嘗試入睡,亦不必強求睡9小時,維持正常即可。

另多看疫情資訊或影響心情。陳提醒若發現情緒受資訊困擾,就要減少閱讀有關新聞,特別避免看圖像或影片以減衝擊。日常生活可訂立時間表,避免無所事事,也可預留時間做喜愛的活動,如飲咖啡等,更可與朋友「網上聚餐」。

陳建議,市民可嘗試以靜觀練習保持身心健康,即在伸展運動或呼吸時「覺察」身體的變化,但不必刻意調整,即使期間分心亦不必自責,只要重新集中即可;長期練習可令人處事變得冷靜,且可減少胡思亂想。

記者:李卓謙

編輯:梁偉澄

美術:顏玉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