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港生活網站並無進行電話推廣活動

遙距診症指引不足 私醫憂違專業守則

發佈時間: 2020/05/05

疫情之下,不少中、西醫診所、私院均推出以視像或電話等的遙距診症服務。醫委會去年曾發出「遠程醫療指引」,但有私家醫生擔心,指引未明言何種情況、哪些疾病才可選擇遙距診症,恐若相關診症出問題時會有違專業守則;香港醫學會將開會探討遠程醫療服務。醫委會重申,醫生須遵照《香港註冊醫生專業守則》及有關指引,考慮病人最佳利益作專業判斷。

據醫委會去年12月發出的遠程醫療指引,若醫生和病人曾面對面診症,即可考慮使用遠程診症,包括以電話、電郵,甚或社交媒體。但提醒若病人不在港,醫生需確保自己在病人所在地區有執業資格,才可進行遠程診症。

不少私院都先後推出遙距診症服務。明德醫院2月初提供有關服務,每周約4至5名病人使用;養和醫院亦為適合遙距模式的非急症、舊症,及居於本港病人提供在家接受醫生診症,及為有需要人士安排在家新冠肺炎病毒測試。港怡醫院昨亦推出為院內現有腫瘤科及腸胃肝臟科病人提供視像會診服務,另亦將考慮延伸至其他專科和慢性病患者,如患高血壓、糖尿病和呼吸系統病人。

另醫管局近期亦放寬在普通科門診公私營協作計劃(PPP)限制,容許計劃下轉介至私醫診所的病人,可不當面診症,直接配藥。西醫工會會長楊超發指,只要醫生以往已見過有關病人,審視其病情無大礙後,可直接配藥。

醫委會:醫生須遵照專業守則

但楊指,工會3月曾去信醫委會,了解能否向非公院轉介的病人提供遙距診症,但醫委會未正面回應,僅指醫生須依照專業守則及有關指引,按「醫生的專業判斷」決定,但提醒醫生須為日後產生的問題負責。楊批評,指引沒列明哪些疾病、何種情況下可用非面見方式為病人診治,「不少醫生擔心容易違專業守則,驚出事,不敢用。」

醫學會同意應商討實行細節

本報向醫委會及醫管局查詢,醫委會重申,醫生須遵照《香港註冊醫生專業守則》及去年發出的指引,考慮病人最佳利益再作專業判斷,但未回應具體準則。醫管局則表示,現參與PPP計劃的私醫有440名,病人則近3.6萬名,自2月底起,計劃下的醫生可按需要,自行為服用長期藥物的計劃病人補充藥物而毋須應診,有關措施將於「緊急應變級別」調低時結束。

醫學會會長何仲平直言,「世界咁多病,不可能全列出來」,醫生能夠自行作專業判斷,只要按指引及其他一般規則行醫,可以選擇遙距診症,但同意要商討實行細節,自2月中收到不同醫生就此查詢,包括精神科醫生等,醫學會正組織遠程醫療服務探討小組,望限聚令結束後舉行首次會面。

醫學會前會長、醫委會委員蔡堅亦認為,診所醫生可提供遙距服務,不過利用視像或電話方式應診,無法為病人進行聽診等基本檢查,難精準斷症;一些可用肉眼判斷的病症,如風疹、濕疹等皮膚病,則較為可行。蔡堅表示,現仍有醫生因防疫物資不足、擔心受感染等而減少開診或不敢接收高燒病人,情況與2月時相若。

中醫遙距診症 衞生署:須符守則規範

中醫睇症需望聞問切,如日堂中醫師劉善如稱,自2月中起遙距診症,主要是與身體調理有關的舊症病人,因以電話方式診症,不能把脈、觸診,會更詳細查詢病人情況,有需要會使用視頻。她指,現無針對遙距應診的指引,只能按中醫守則及個人經驗判斷而應用,「覺得模糊,希望有指引列明哪些情況用,倘有醫療機構質疑做法,亦能有保障。」

衞生署指,香港中醫藥管理委員會中醫組指中醫師遙距診症時須符合「中醫守則」內就專業道德、業務規範、醫療行為等範疇作出的規定,並妥善保存病人資料。如接獲投訴,在研訊後裁定犯有專業上失當行為,可作紀律處分。

記者︰胡靜嫻

編輯:黎家榮

美術:陳超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