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琳
黃琳

鳥居與日本神明

發佈時間: 2020/05/05

鳥居與日本神明

那年一個人的旅途中,手機傳來楊千嬅的《再見二丁目》,「原來過得很快樂,只我一人未發覺」,聽着那失戀的少女心聲,在暢遊異國期間找到寄託。當時立刻備受觸動,對歌名感好奇,這才發現所謂的丁目,在日本原來是「街道」的意思。

次年遊日本,沒想起新宿二丁目,迎來的是京都伏見稻荷大社,大家說「記得到千本鳥居打卡呀!」我想,然後呢?為何人們要蜂擁而至?又再次對日本景點、名稱和建築背後的故事產生好奇。

然後就去翻查,起緣要由日本的神明說起,神明可以是一座山、一個島,甚至一片森林,難怪聽過有山神,大自然本身就可以是神明的載體。當然,仍有神居住的「屋」,也是今日我們說的「社」、「神社」,之所以我們去京都,要去伏見稻荷大社。

伏見稻荷大社的特色是有一排排深而長的朱紅色木柱(即鳥居),第一次看到明信片,是欣賞其建築,然後看其背後。傳統上神明被認為居住在與現世相隔好幾層的另一世界,需渡過一層又一層的空間才來到人世,鳥居的功能,正是區別俗世和神聖空間的分界點。一直走,一直走,發現神社旁都是重重的森林,這就是神明世界和人間的通道空間了。

為何鳥居要是朱紅色?因為那是被認為可驅魔的顏色,所以會發現,日本的神社鳥居以朱紅色為主。但印象中,又有白色鳥居,而且是在水上的?白色有神聖的意思,而如果整座島嶼是神明之所在,鳥居不放置在神明身上,便設在水中央了。

(本欄隔周二刊登)

撰文: 黃琳 前記者、自由撰稿人、澳洲工作假期過來人
欄名: 閃遊80後